English

“荒鸡”非“野外鸡”

2017-02-12 04: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求疵】

  作者:辜良仲

  2017年1月19日,历史学者倪方六在《北京晚报·文史》版“鸡文化渊源”栏的《“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一文中,这么数典“闻鸡起舞”:“古人还曾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一类书法作品即是以‘鸡’励志。此事见于《晋书·祖逖传》,一次祖逖和好友刘琨‘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野外鸡叫声。半夜鸡叫确是烦人,但祖逖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便用脚踢醒他起来,舞剑健身,从此有了‘闻鸡起舞’一说。”

  这里的“野外鸡叫声”译自“荒鸡鸣”,然而“荒鸡”并非“荒野之鸡”“野外的鸡”一类意思。

“荒鸡”非“野外鸡”

 甲骨文“鸡” 上海市殷商甲骨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志伟绘

  “闻鸡起舞”典见诸《晋书·祖逖传》没错:“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其中“荒鸡”指半夜啼之鸡,《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指三更前啼叫的鸡。”在黎明时分的鸡叫之前,半夜不照一定时间鸣叫,不守时而啼,在古时迷信以为恶声不祥。陆放翁《夜归偶怀故人独孤景略》:“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故此,“闻鸡起舞”之“鸡”是“荒鸡”,不守时而鸣之家鸡,而非“野外鸡”。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2日 12版)

[责任编辑:王宏泽]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