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克难 决战决胜

2017-03-03 08:1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光明日报记者 张翼 李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一步。

  ——习近平

  百年目标,千年期盼——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将成为事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什么样?2020年美好壮观的图景已经展现在人们眼前:中国国力大幅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更多人接受好的教育,更多人住进新房,山更青地更绿水更澈,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撸起袖子加油干,补齐短板向着新的目标冲刺。

  盯紧短板见实效

  “以前我家住的是吊脚楼,这几年靠着土地租金、养殖场工资盖起新房,生活越过越好。”谈到这几年生活的变化,广西大新县价屯村村民蒙美都深有感触。

  蒙美都生活的变化,得益于当地引入民营企业“造血式扶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决胜阶段,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2014年底,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是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向前推进。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最根本的方法是精准。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各地注重改革现行扶贫思路和方式,努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016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脱贫攻坚首战全面告捷。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上年减少1240万人,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减贫目标任务。2017年,我国将确保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农民的日子好了,对文化活动有了更多的需求,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村庄也能办大文化,村庄也有大风景。”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支部书记李振声说。

  哪里有短板,就在哪里多用力。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保障等方面,针对存在的短板,各种政策措施精准发力,成效明显。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民智库工作室发布的大数据研究报告表明,直接关系百姓健康的“医疗”成为热门议题之一。北京市普仁医院院长曾文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改变“看病难、看病贵”,让全体老百姓获得更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一名院长,切身感觉到十八大以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在加快,医院的工作正在从过去以“创收”为主要指挥棒的旧模式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迈进。

  全面小康赋予新内涵

  据测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GDP总量将超过92.7万亿元,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全面小康有了新的目标要求——GDP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增长获得新引擎……

  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2016年统计公报》,亮眼的数据描画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一个重要节点的成绩单——

  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以2015年不变价计算,2016年GDP增量达4.6万亿元,比上年4.4万亿元增量多1600多亿元;更为重要的是,国民总收入增长6.9%,加快0.6个百分点,说明收入增速并没有因生产增长的回落而放慢,整个社会得到了实惠。

  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一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一些多年想改未改的重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大量制度红利。

  “医疗改革的方向已十分明确,朝向这个方向前行,老百姓一定会真获益、更健康。”曾文军说,“当然,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情往往也是面临难题较多的问题。期盼医疗改革相配套的财政支持和收入分配政策尽快落实,在能够让患者真正获益的社区医疗和医保改革等方面要更加注重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要讲实效,真落实。”

  完善产权保护顶层设计文件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走向深入、“健康中国”展开蓝图……一项项顶层设计提纲挈领;积分入户、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居民异地办理身份证件……一件件民生小事落地生效;不断健全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民生保障制度,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民生保障“安全网”不断织密,“民生底线”刻度不断抬升,社会更有温度。

  人们深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亿万中国人民一定会迸发出更加磅礴的力量,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图景,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图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克难 决战决胜

  “硬指标”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如何确保

  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十三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需要保持在6.5%以上。

  “十三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要补齐的短板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克难 决战决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迈出坚实步伐

  目标

  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92.7万亿元,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发展将开始向更高水平迈进。

  脱贫攻坚 首战告捷

  ■2016年全国减贫1240万人。

  ■全国动员近200万人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回头看”,共剔除识别不准的贫困人口929万人,补录807万人。

  ■428个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在缓解农产品卖难、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方面成效明显。

  ■2.26万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

  ■249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六个更加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制图:杨震

  获得感·大家说

  光明日报记者张翼、李慧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教授严诚忠:上海将实现四个率先,其中一个就是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对于上海来说,小康不小康,主要是看老年人。我接触的老人这几年退休金都在上涨,日子越来越好。2016年夏天,上海的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精准扶贫的调研,我们去了贵州和湘西,调研发现,那些地方的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基本收入看,有些已经脱贫,有些还有差距,未来几年关键在于补短板。令人欣慰的是,中央和各级政府都立下了脱贫攻坚军令状,各级干部的使命感很强,对精准扶贫补短板,我充满信心。随着收入的增长,小康的内涵也在提升,教育、文化水平也在同步提高。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是重点也是难点。扶贫先扶智,要把扶贫工作与发展教育结合起来,针对贫困地区实际,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学校布局合理调整,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提高贫困地区的教师待遇。大力开展职教扶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好启蒙职业教育,做强中等职业教育,做深产教融合,做准职教扶贫。

  重庆市丰都县树人镇白江洞村农民龙纯怡:这些年,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民带来实在好处,农民养猪,有能繁母猪补贴、圈舍修建补助,基本防疫由政府“买单”,生猪生产运销税费大多减免,这些好政策都让我们收获实惠。将来收入要更上层楼,还盼望国家能完善制度,突破农产品“卖难买贵”、价格猛涨猛跌的怪圈,稳定收入预期。

  【数说】

  2016年民生成绩单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恩格尔系数为30.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78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0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847万人,增加375万人。

  全国共有1479.9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76.5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96.9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4839万人,增加8257万人。

  【小康故事】

  “授人以渔”拔穷根

  光明日报记者 邱玥

  地处湘、渝、黔边陲的湘西州花垣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却是国家级贫困县。外出务工,一直是县里多数劳动力的重要选择。

  “以前外出打工,去过人才市场找过劳务中介,在工厂门口看过招聘广告,在网上找过招聘信息,住过旅馆也住过网吧,东奔西跑不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还被中介坑骗。”28岁的石刚,湘西州“在册登记”的贫困户成员之一,父母在家务农,家中除了他还有一兄一妹。初中毕业后,石刚在外打工干些杂活,仅靠每月1000多元的微薄收入养家糊口。

  改变石刚命运的,是去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务院扶贫办启动的广东、湖南、湖北劳务协作脱贫试点工作。

  去年4月18日,首场贫困人口劳务输出现场招聘会在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体育馆举行,深圳市与花垣县劳务协作推动精准脱贫迈出实质性步伐。当天,深圳市带来39个工种、1177个就业岗位供选择。花垣县4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和部分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现场199名求职者与16家企业初步达成就业用工意向。

  “我参加了18日的现场招聘会,政府帮我们对接好企业;22日我就坐上了深圳派来的大巴,直接进到了企业,提供食宿和免费生活用品,跟过去简直是天壤之别。”石刚乐呵呵地说。从身无一技之长到成为深圳欣旺达公司智能硬件部的一名点焊工,他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来了之后,企业安排老职工一对一指导,很快上手独立操作,现在每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

  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劳务输出更有针对性了。在山区脱贫攻坚中,起到了更加显著的作用。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3日 05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