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
光明日报记者 杨珏 夏静
“过年时,湖北武穴市教育局负责同志发短信告诉我,开春后又有10多名城区骨干教师申请到偏远村的薄弱学校去支教。读到这条消息,我仿佛看到了明德小学孩子们的笑脸。”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对记者说。
刘雪荣代表介绍:“明德小学位于石佛寺镇,2011年建校时只设计400人就读。学校建好后,纳入了武穴市义务教育‘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第一批来自县城的名校长、名教师在这里扎根,书法、国画、艺术、体育、音乐等课程随之开展,教学效果不错,短短几年工夫,学生增加到1100余名。”
刘雪荣代表说,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地向贫困地区学校倾斜,是黄冈市推进教育均衡化的核心举措。
武穴市作为全国“县管校聘”改革试点地区,以“优校+弱校”“初中或完小+教学点”等模式,鼓励城区名校兼并城郊薄弱学校,组织城镇优质学校对农村薄弱学校实行点对点的精准帮扶,对乡村分散学校实行“打包”管理,较好解决了城乡教育“冷热不均”问题。近年来,又创新实施“农村学校启明星计划”“退休名师常青树计划”,进一步把名校长、好老师送到了农村学校。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这更坚定了我们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信心。”刘雪荣代表说,黄冈是著名革命老区,所辖10个市区县中有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尚有贫困人口40万人,其中学龄人口9万人。怎么缩小这个教育差距?结合黄冈实际,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先导性和长远性作用,用“3+2”方式加快教育脱贫攻坚步伐。
刘雪荣代表介绍,“3”是三个全覆盖,即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贫困村所在地薄弱学校改造全覆盖、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培训全覆盖。他说:“我们每年投入4亿元,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覆盖所有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体系,不让一名贫寒学子因贫失学。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2.94亿元,对全市406所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实施‘改薄’,让195个贫困村教学点能上‘网上名校’。整合‘国培’‘省培’‘市培’计划,对5400名教师分批培训,优先补充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重点补充幼儿教师。优先安排特殊支教计划,每年选派500名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努力提高贫困村所在地教师工资水平。”
刘雪荣代表进一步介绍,“2”是推进两项改革创新。一是建立贫困家庭“明白人”培养机制。对初中毕业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免费中职教育,对高中毕业未上高校的学生以及进城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为每个贫困家庭培养一名“明白人”,使其早日脱贫致富。二是加快校车运营改革。目前,全市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近80万人。其中18.6万人需要乘车上学。黄冈市积极推行校车公司化改革,计划用3年时间配备国标标准校车1900辆,通过财政补贴,让贫困家庭学生免费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