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童声里的古风古韵——代表委员热议“戏曲进校园”

2017-03-13 05: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两会长镜头】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晋浩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戏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承担了弘扬传统美德、成风化人的作用。如何让戏曲文化渗透到校园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发展戏曲,成为文化界、教育界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人民艺术家常香玉的入室弟子、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金枝代表说,传统戏曲可以宣扬传统美德,教化观众。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目数以千计,很多剧目在讲述一段历史的同时,也宣扬了传统美德。让优秀戏曲走进校园,是培养学子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孙萍委员从2003年就开始呼吁“京剧进校园”。她认为,戏曲所蕴藏和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营养和资源。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因此,把戏曲引入校园,不仅能使学生从小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也能在润物无声中加深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月宁委员指出,戏曲进校园的初衷在于,通过进校园的形式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让孩子们爱上戏曲

  刘月宁委员指出,在戏曲进校园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学校要因地制宜,尊重教育规律与艺术规律,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们爱上戏曲。“比如,将川剧引入四川中小学,将沪剧引入上海中小学,将京剧引入北京中小学等。”刘月宁委员建议,戏曲进校园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园活动等浅表层面,还要组织艺术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进行课题研究,研发真正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材与课程。

  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委员说:“戏曲进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部门间的配合、长期的坚持。首先需要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开始的时候,可以用进课堂等有点强制性的上课方式让孩子接触戏曲,等孩子了解戏曲了,他们会‘一进去出不来’。所以我认为,现在戏曲进校园有一些看似强制性的戏曲欣赏、戏曲课程很有必要。”

  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代表认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要注意形式和方式的多样化,这是一个慢慢吸收的过程,“暴饮暴食”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我期待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养成主动参与、积极表达的习惯。唯有如此,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内化为他们内心的东西。”

  培养戏曲传承人

  茅善玉委员认为,人才培养是传承弘扬传统戏曲的第一要务,必须从小学或初中阶段就发现、选拔好苗子。“我们需要与中小学联合,发现有一定戏曲天赋的学生,就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戏曲人才重点培养。”

  河南省商丘市实验小学校长高阿莉代表谈到,戏曲传承中,家庭影响很大。长辈的言传身教,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思想行为和艺术素养。

  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代表说,陕西专门成立了秦腔流派传承发展中心。中心带动热爱戏曲的学生、社会上的戏曲爱好者进行系统学习,同时进行戏曲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传承。

  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礼雅小学校长蒙兰凤代表说,目前有一些学校在戏曲方面教学能力有限,建议政府为学校提供更多的专业教师,并加强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增强戏曲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从“进校园”到“出校园”

  李金枝代表说,“戏曲进校园”只是开始,它更需要“出校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铺垫更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一项漫长的、需要坚守的事业。

  孙萍委员说:“传统文化要从学校、孩子抓起,这些年我一直呼吁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受到戏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学会欣赏这门传统艺术。之后他们能反过来影响父母,让家长也可以感受戏曲艺术的美妙与博大精深,在整个家庭以及社会层面形成推动戏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合力。”

  茅善玉委员认为,进校园是基础,最终目的是要让孩子们热爱、尊崇传统文化。小时候在校园里看过、学过的几出戏,会在孩子心里埋下种子。即使毕业后走向社会,这些孩子对戏曲也是亲近的,有机会就会主动走进剧场,成为戏曲“粉丝”。

  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代表告诉记者,下一步,河南将在实现“戏曲进校园”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进戏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社会组织等,让戏曲融入人们的生活。

  刘宽忍代表表示,戏曲不但可以通过青少年学生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还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走向海外。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3日 09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