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归香自岷县来

2017-03-22 04:5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甘肃岷县享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的美称,是全国有名的道地药材主产区。在这个典型的高寒阴湿雨养旱作农业区,当归的药用历史已有1700多年,人工栽培也已经历经1500多年,独特的栽培条件以及传统的栽培、加工炮制技术让岷县人发了“药财”,鼓了“钱袋子”,但是他们仍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挖掘,来守护中药材质量的生命线。

当归香自岷县来

甘肃岷县当归浅行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当归是岷县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是洮河岸边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当地至今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古时候,在岷山脚下,洮水岸边,有位叫芹嫂的妇女,早晚都站在崖坡上翘首以待,盼望丈夫归来。久而久之,芹嫂积郁成疾而死,葬于崖坡。至此,芹嫂的灵魂化为一株治病的仙草,仍在那里等待着丈夫的归来,故后来的人们为仙草取名为“当归”。

  虽然是个传说,但却从中表露出了当归的生长环境、药用价值。当归原产于湿润地带,其抗旱性以及抗涝性较弱,所以对水分要求也比较严格。另外当归属低温、长日照类型,长日照条件下生长好、发育快,但也易抽薹,所以当归往往种植于阴坡或平地,幼苗期也要用草覆盖。只有合适的坡向、坡度,才能使光照强度适中,土壤水分保持度较高,排水良好,有利于当归根系的发育。而岷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而且气候高寒阴湿,大部分耕地是山地和半山地,植物覆被良好,特别适合当归等中药材生长。

  岷县当归又称“岷归”,有“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的美誉。“岷归”成分独特,含量丰富,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在中药配方中有“十药九归”之传,欧洲医学界称当归为“中国的妇科人参”。南朝陶弘景(公元500年左右)所著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中说:“今陇西四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支气香,名曰马尾当归,稍难得。”

  生态保护、保产增收,是岷县人在当归种植过程中一直以来探索的目标和动力。

  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等方面,岷县在1990年就组织实施了《优质当归地膜覆盖栽培示范推广》项目。据岷县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导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郭增祥介绍,自1996年地膜当归种植推广成功以后,2000年全县普及地膜当归,2010年全部地膜化,实现了洮河沿岸“地膜当归万亩长廊”的种植成果。岷县地膜当归的成功推广,使得当归宜种区向半高山延伸,拓展了当归的栽培区域,解决了晚霜、冬春干旱和涝灾危害,提高了当归的产量与质量,而且还利用地膜的除草、保水、保肥作用,涵养了水分、提高了耕作层地温、抑制了地下病虫害蔓延以及杂草危害,有效地控制了土壤肥料养分的淋溶作用,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岷县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洋芋、蚕豆、油菜、当归、黄芪等,千百年来,为了种植当归,当地农户形成了“轮作倒茬”的习惯,种了蚕豆种小麦,种了小麦种当归,种了当归种洋芋或黄芪,谁都知道小麦茬口种当归是最好的,但是当归轮作周期、种植面积会受到投入资金的限制。“每亩地需要带土的当归苗65公斤到70公斤,以前价格高的时候,每公斤当归苗是40元到50元,目前当归苗的价格是每公斤12到16元,价格依市场、降雨量的情况而变。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当归种植可以3~4年轮作一次,经济差一点的,4~5年轮作一次。”郭增祥说。合理的轮作倒茬,既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深翻土地、立土晒垡、土地消毒等措施,减轻病虫害,又可以保持水土、合理利用耕地,传统的栽培技术仍不会褪色。

  质量铸就品牌。为打造“岷归”品牌文化的软实力,岷县展现了自己的硬本领:于2015年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以中药材源头追溯为主。全县已建成县级中药材源头追溯平台1个,乡镇中药材源头追溯平台18个,中药材经营主体追溯平台4个,中药材标准化基地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完善。该体系围绕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生产、收购、储存、运输4个环节,重点从投入品管理、建立田间档案、产品检测、产地准出四个方面开展追溯工作。拿田间档案来说,它就相当于当归的“身份证”,从种子种苗的来源到施肥、除草、植保、收获的方法、时间、用量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当归整个的生长过程历历在目。

  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站长季贵文说:“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建立田间档案以及生产档案,可以实现当归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得到了保障,最终才能实现优质优价,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岷县当归是当地人适应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它根植于这种独特复合的农业文化,构成了当地传统文化的基础,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生态岷县”“药香岷县”的建设权将掌握在岷县人手中,当归的香气也会永远萦绕在岷山脚下、洮水岸边。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2日 05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