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目前正在四川成都博物馆展示的“丝路之魂”文物大展,每天都有大量观众前来参观,自开展以来观众已突破100万人次。
勃兴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的发展融合、与群众的生活融合、与历史文化气质融合,成为成都发展的重要文化元素。奎星楼街弄堂一座小院里,明堂创意工作区让原本已废弃的两幢旧楼重生。目前在这里的小微文创团队及项目有300多个,成为文创人的孵化器。工作区创始人于侃说,要让文创融入城市、让文创对接市场,并对旧城进行有机更新。
激活老街区的创新动力,形成新的文创街区,为广大创客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成都正演变为一个文创产业的大工坊。
去年,成都市获批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目前,已有10余所在蓉高校开设了创意设计相关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并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设计机构在蓉产生。成都文创成为年吸附数十万人就业的大产业。
对文化的坚守就是文化发展的定力。成都在推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推动对文明的保护与传承。加快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既是国家发展战略对成都的要求,也是成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成都,从史载的秦相张仪筑城算起,2300多年不曾迁建城址。这些年,考古实证已将这些历史记载逐一还原。已发现的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北面的东华门遗址,保留了汉代至明代各时期的文化遗存。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成都的选择毫不含糊:将东华门遗址的保护、利用和展示工作列为全市重大项目予以推进,实施原址保护,建设遗址公园。而且依托东华门遗址,规划建设中央公园“成都中心”,建设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工程。成都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说:“成都以这样的气魄对整个遗址及其周边大片区域进行保护,完全超乎我的想象。”
眼下的成都正着眼于通过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拉动文化发展。杜甫千诗碑项目开建,成都美术馆、成都图书馆新馆等项目已经选址。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的同时,成都还推动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惠民工程。
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所推动的是成都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都发布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将初步建成面向西部民族历史文化的发掘创新传播中心、面向国际市场跨国合作的西部文化贸易中心、面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西部创意设计中心。
围绕文创产业聚集,成都已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文创产业的规划、政策。去年市级文产资金支持项目共计103个,支持总金额近2亿元。成都也由此在根据热度指数、容量指数和舒适度指数3个指标调查的全国156个旅游城市中位居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