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这地球上最好不过的旅程”

2017-04-23 03: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一带一路·丝路印象】

  作者:周潜之

  【编者按】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一带一路”沿线既有大自然赐予的瑰丽风光,也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近年来各国之间不断加深的交流与合作更是成为“一带一路”上最具活力的景象。本期推出《一带一路·丝路印象》专版,聚焦“一带一路”上的人文风光与合作成果,带您纵览丝路新景,感受丝路之美,触摸丝路之魂。

  待到归来时,他头脑中充满了各种回忆:风景如画、人潮如涌的中国内地,戈壁滩边缘上的绿洲,敦煌和楼兰之间神秘的大漠,野骆驼那孤寂荒凉的故乡,撒马尔罕华丽的清真寺和陵墓,布哈拉的一座神学院鲜艳夺目的彩陶穹顶和尖塔交相辉映,从安卡拉到伊斯坦布尔,他开始领略喧闹紧张的西方生活……这是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在1934年畅想的未来丝绸之路场景。

“这地球上最好不过的旅程”

  6年前,首条中欧班列——“渝新欧”在重庆诞生,如今中欧班列共有17条,“渝新欧”作为开创者,成为中欧班列的重要品牌。到今年2月,“渝新欧”开行已达1000列。图为日前航拍的“渝新欧”中欧班列起点、重庆铁路口岸中铁联集重庆中心站。新华社记者 刘潺摄

“这地球上最好不过的旅程”

意大利威尼斯水城的“街头”景象。周潜之摄/光明图片

  在80年后的2014年夏天,我亲身经历这段被他称为“这地球上最好不过的旅程”。作为记者,我随采访团从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出发,行车一万五千多公里,穿越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格鲁吉亚、土耳其、希腊、意大利8个国家,在经过两个月之后,到达古丝绸之路的终点罗马,深切感受到丝路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历史之美。

  丝路之美,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心理感受和收获;对于国家,这样一条世界上最长的公路交通动脉,绝不是仅仅为了游乐而修建。如今的丝绸之路早已今非昔比,尽管历史遗迹尚存,但现代化的大潮汹涌澎湃,丝绸早已不是什么奢侈品,丝路上畅销的是中国的汽车、家电、轻工产品,日本、韩国的电子产品,美国的电脑软件等。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中国制造产品在全世界的畅销,中国文化元素在整个丝绸之路出现的越来越多。

“这地球上最好不过的旅程”

哈萨克斯坦草原上的牧民。周潜之摄/光明图片

“这地球上最好不过的旅程”

始建于南宋的安平桥横跨于中国福建泉州安海镇与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是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石桥。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就像经度线纬度线一样,丝绸之路其实并不是一条原本就存在的实体道路,它是人走出来的,而不是修出来的,是人和物品定义了这条路的存在。作为实体的道路,丝绸之路很难让人感到美好。因为,即使在交通发达的今天,我们要穿越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边境的克孜勒库姆沙漠,仍然需要开车行驶20个小时,而在这800多公里路程中,只有一个小小的驿站可供休整。在只有骆驼和马匹的时代,其困难更可想而知。

  虽然路程艰辛,但丝绸之路仍是畅通的,商业贸易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上正是对利益的渴望,让无数人敢于冒着风险,穿越茫茫戈壁,跨越地理阻隔,把货物送到最渴望得到的人手里。在商业贸易背后,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盛唐时期,来自中亚甚至欧洲的产品,常常能在中国社会引起一股追求的风潮,香料、瓜果、新奇植物常常在唐诗中出现,以显示作者的时尚与品位,一如丝绸当初在欧洲被热切追捧。

“这地球上最好不过的旅程”

斯里兰卡西南海岸的浅海区,渔民踩高跷捕鱼。这种当地传统的捕鱼方法是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这地球上最好不过的旅程”

中白工业园毗邻白俄罗斯明斯克国际机场,是中白两国政府间最大的经贸合作项目,由国机集团承建。图为工业园入口。郭继轩摄/光明图片

“这地球上最好不过的旅程”

希腊爱琴海海边景色。周潜之摄/光明图片

“这地球上最好不过的旅程”

  2017年4月1日,首趟西安至布达佩斯中欧班列从西安新筑车站发车。该班列共运输上百种货物品类,包括服装、面料、小电器、玩具、生活用品等,全程9312公里,计划运行时间17天左右,比原来通过铁海联运出口货物到达欧洲节省了30多天。唐振江摄/光明图片

  丝绸源于中国,丝绸贸易的主角却是生活在亚洲腹地的粟特人。一个原因是因为在整个亚欧大陆中,中国处于一个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之中,另一个原因恐怕还因为是资源禀赋的优势束缚了我们对于遥远地方的想象与追求。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探险文化一直就没有进入到中国的主流文化,中国文化人追求的更多还是读万卷书,而不喜欢行万里路,历史学家顾颉刚就曾经感慨:“翻遍四库全书,把旅行视作生命的,只有一个徐霞客”。

“这地球上最好不过的旅程”

缅甸蒂洛瓦船厂项目是中工国际为缅甸建造的一座集修、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船厂,图为船厂码头。郭继轩摄/光明图片

“这地球上最好不过的旅程”

也门首都萨那街头的水果店。本报记者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这里的旅行,不是为了消遣,而是对于已知地域的不满足,以及对于未知地域探寻的渴望。这背后,是文化认知的渴望,更是一种发展和联系的冲动。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在这30多年中,我们向全世界打开了国门,努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这种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腾飞。而今天的中国开放已经走向下一个阶段,那就是走出国门,在全世界去发现价值,让我们的技术、资本、贸易去旅行,去寻找共同利益的结合点,去创造新的繁荣,在共同利益中去寻求自己的新利益。

  尤其是在近几年,当全球化的趋势在一些地域和范围出现回流,怀疑和妒忌有可能重新使世界各国走向分离。在此时,“一带一路”倡议这样一种预期可以使不同民族接近并团结起来的设想,自然得到沿途各国的欢迎和理解,也使各国人民能够以此为契机,结下更深厚的友谊。一如斯文·赫定当初设想的那样:“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上现代交通工具,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

“这地球上最好不过的旅程”

哈维尔市集有接近八百年的悠久历史,是捷克首都布拉格最古老的市集之一。图为市集上出售的提线玩偶。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这地球上最好不过的旅程”

中国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内行进的驼队。周修建摄/光明图片

  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许多中国企业开始进入一种新的开放状态。他们走出国门,一如当年的丝路贸易商那样,在最为艰苦的地方,修电站、建工厂、修铁路,惠及当地人民,共寻互利发展。这是为了商业利润的小目标,但更是一项促进沿途各国繁荣发展和人民交往的大事业。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多的旅行者穿越这条古道时,不仅能看到历史的遗迹,更能看到和谐发展的便利。这地球上最好不过的旅程,一定会让他们更加难忘。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3日 10版)

[责任编辑:李伯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