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推动新型全球化
——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
光明日报记者 曹元龙
短短3年多时间,作为新时期中国最具抱负、最具实质内容的对外经济倡议,“一带一路”建设风起云涌,举世瞩目。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请他谈谈他眼中的“一带一路”。
傅梦孜
“‘一带一路’宏大倡议理念创新,目标明确,布局宏大,措施有力,进展可喜。”傅梦孜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将打造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互动互赢的新方式,是新时期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推动新型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
傅梦孜认为,目前“一带一路”进展成果喜人:一是顶层设计完成完善,愿景与行动文件规划了“一带一路”的发展路径。二是支撑措施相继建立,包括成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丝路基金等,即将召开的高峰论坛也将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三是100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积极响应,近40个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多国愿意加强对接,还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普遍支持。四是重大项目有力推进,中巴经济走廊、雅万高铁、马新高铁、吉布提港口等一批重要项目落地开花,惠及各方,以今年年底可能完工的亚吉供水项目为例,该项目可以满足吉布提80%以上人口的生活用水,民生效益十分显著。
“一带一路”建设为何远超预期?傅梦孜认为,政策推进的顺畅与否,与时代大背景关系密切。当前,世界正处于全球化退潮阴影之中。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期待中国继续推进全球化,欧洲甚至提出欧中引领世界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在内的中国经验确实很有吸引力。对于现在的全球化模式,中国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改革者。“一带一路”正是中国为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基于自身发展经验,努力克服新自由主义式全球化弊端,而推动的新型全球化。
“一带一路”作为新生倡议,在推进中,既要看到成果,也不能忽视挑战。但是,傅梦孜强调,不能因噎废食、踟蹰不前,而是要认准目标、奋发有为。傅梦孜说,“一带一路”是为了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各国相互借力解决发展难题。“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发展合作平台,而非地缘战略竞技场,是互利共赢之路,而非零和博弈游戏。我们需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国家增信释疑、寻求共识、化解矛盾,加快战略对接、加快项目落地,排除干扰,共同努力推进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设。相信随着实际成果越来越多惠及当地,正面效应越来越多地显现,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这一时代洪流之中。
傅梦孜举例说,最近,美国学界对“一带一路”有了积极变化,认为不参与“一带一路”意味着美国企业将成为21世纪地球上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局外人。毕竟特朗普政府面临1万亿美元大型基建项目的缺口。傅梦孜认为,中美要寻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共识和路径。习近平主席4月在海湖庄园同特朗普总统会晤时就表示,中方欢迎美方参与“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这为中美两国围绕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展开更多良性互动提供了想象空间。
(光明日报北京5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