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通溪桥的路
2017-05-19 04:4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砥砺奋进的五年·蹲点贫困村调研采访】

  山道弯弯见证干群情 三次修筑铺就致富路

通溪桥的路

光明日报记者 唐湘岳

  4月29日,记者驻村蹲点第一天,从湖南省安化县烟溪镇出发,行至半道,汽车停下。

  镇长孟志刚说:“村里刚修复加宽的水泥路还没干,我们步行进去。”

通溪桥的路

通溪桥村人自己修筑的公路。光明日报记者 唐湘岳摄

  公路沿溪修筑。峡谷深深,溪水潺潺。这条4.5米宽的水泥马路把记者引进了烟溪镇通溪桥村。

  依稀可见青石板路痕迹。通溪桥村位于雪峰山脉峡谷地带,毗邻怀化市溆浦县。自古以来,这条山道是湖南中东部通往大西南的必经之路。山道太窄,太险,太难走,以前常有村民失足掉入深潭。

  1970年,通溪桥村决定自力更生修筑一条能跑汽车的路。

  村民刘益汉在洞龙坑地段回忆:“这里最险,两边是岩石,下面是深潭。我们腰缠绳索,吊在悬崖绝壁上,用铁锤钢钎打炮眼,光这一段,炸药就用了几吨。真是愚公移山。”

  1976年,3米多宽12公里长的乡村公路终于建成。

  2006年,国家实施乡村公路硬化工程。政府拨款加上村民自筹经费,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

  2016年7月,连降暴雨,通溪桥村的农田和公路被一场特大山洪冲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镇党委书记夏跃平领着干部,冒雨查看灾情,与大家商量道路清理及后续修复方案。沉重的选择再一次摆在面前:等援助,还是靠自己?村民大会接连开了四次。“要致富,先修路”——标语张贴在醒目的地方。村民代表大会决定: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修复并加宽公路。

  记者驻村蹲点时,工程正进入尾声。5月9日20时,一场村民与村干部的对话在村部进行。村民畅所欲言发表对村干部的意见、对工程的疑问。村干部耐心讲解国家政策,公布相关账目。夜半,会议结束。踏着月光走回住处,蛙声、虫鸣和谐鸣奏,记者为村党支部获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倍感欣慰。

  然而,记者夜不能寐。通溪桥村是个贫困村,目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59户,223人。村里没有集体企业和收入,修复公路全靠政府的支持和全村老百姓自筹经费。为恢复和加宽公路,尽管政府多方筹资45万元,但灾害损失太大,村里目前仍欠债290万元。

  怎么办?

  村党支部书记刘生廷对记者说:“我是乡村医生,当了村干部,就得负责任。怎样治好我们村的穷病呢?打针吃药是必需的,这就好比是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扶贫队的作用。但对于病人来说,精神不能被疾病压垮,得讲志气,得奋发图强。我和村干部以私人担保找银行贷款60万元,付了部分工程款。我们心里清楚,修路是脱贫的必然选择,好比做个大手术,要出血,要痛。不痛干部,痛谁?”

  “人是要有精神的。你们不等不靠,干得好!至于村里的实际困难,我们一定想办法支持解决!”5月11日,县委书记熊哲文来通溪桥村调研后,对村干部说。

  12日晚,在村部,会议开到深夜。上级让村里报项目,并将给予资金支持。大伙商定了今年需要开展的项目:水毁公路扫尾工程;水毁农田恢复;油茶基地建设;土猪、土鸡生态养殖……

  在通溪桥村,路的故事还在延续,好生活正在走来。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19日 01版)

[责任编辑:徐皓]
独家策划

[网络中国节·清明]温故丨总书记古语赞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引用古语表达对那些在民族危难之际,勇于献身的革命先烈们的景仰与怀念之情。

【网络中国节·清明】梨花风起 思念绵长

我们从未忘记,每次回望都是将这份记忆化作力量,无论我们行走多远,定将明日中国之辉煌,报与君听!

雄安七周年|大道通衢 阔步向前

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踏上雄安新区这片热土,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

雄安新区:七载筑梦,智慧新城初露峥嵘

今年是雄安新区设立七周年,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节生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