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华科思政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做有情怀有温度的人

2017-07-03 04: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战略带来新气象】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又到毕业季,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离校前都要上好思政的最后一课。

  在材料卓越1301班的最后一课,思政课教师闫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2017年,大学给你带来了什么?大学生活如何伴你前行?闫帅讲:“大学要培养的不是拥有一技之长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有情怀、有温度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才。”闫帅传授的人生之道帮助同学们重新审视人生的选择。从入学到毕业,华科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日前,华科新闻学院的2016级学生,也赶上了学校党委书记路钢开讲的题为《把握百年变局、增强传播自信、培养一流人才》的专题思政课。路钢的授课新且活,从国际、国内发展形势谈起,讲述了500多年来世界的全球化进程,认为目前全球化进入了关键时期,鼓励大家学好传播学,传播中国声音,传递大国形象。他根据学生专业背景因材施教,课堂上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在华科思政课上,教师不再是一本讲义走天下,而是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做相关调整。如果给医学专业学生讲授思想道德修养,教师便会结合医学伦理的有关内容带领大家探讨道德问题,而且在每学期开学前、学期中和学期末,学校都会组织思政课教师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活动过程中,思政课一线教师们互相分享教学案例、视频资料、授课方法、授课经验;校领导也亲自参与到集体备课活动中,把关课程思想舆论导向,确保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华科的思政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的课堂还搬到了户外、搬到了基层。传统的思政课设计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育人。华科新闻学院特别推出了面向所有大一学生的社会认知课程,专业教师暑期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赴湖北恩施农家书屋建设社会实践队、赴武汉及秭归青年志愿影响因素与文化构建社会实践队、赴沈阳“网络视频直播”的正能量传播研究社会实践队、赴红安“寻访红色足迹、弘扬长征精神”社会实践队、赴王店镇巴石村“精准扶贫”社会实践队,一支支实践队走出教室,走下基层,在实践中加强思政课学习。华科新闻学院教师李磊说,开展社会认知课程,结合了新闻学院学生思维活跃但集体意识不强的特点,10人一组的社会实践队伍,带队教师加强引导,明确分工,短短10天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团队精神,相互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思政课教育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一堂堂思政课帮助学生们变得更有理想,更有目标,更有担当。新闻学院大一学生梁光琼说,刚入学时,自己颇感迷茫,在一堂主题为“心理辅导”的思政课后,听了学长学姐的正能量故事,逐渐明确了方向。新闻学院研一学生陈琼说,通过一年的党课、思政课学习,自己感受到了国家对新闻人才的重视,更加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感受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觉得加强思政理论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毕业之际,华科共策划包括“最后一课”在内的14项毕业生主题教育活动,激发了毕业生爱校荣校之情、感恩奉献之心和报国成才之志。

  华科新闻传播学院教师顾建明认为,大学思政课教育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是非识别、人品修养入手。思政课教育要注重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切入点,做好人生经验的总结,让学生明白做个什么样的人。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行为规范,树立道义信念,为此,既要逐步对教学大纲与教材进行修订,也要对教学与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树立打持久战的观念。

  目前,华科每年用于本科教学津贴和教学质量奖励的经费预算超过3000万元,并建立教学成果奖励制度,鼓励院士、教授上好思政课,既传授知识,也引导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就曾走进临床医学本科生的课堂,亲授自己主编的《外科学》。课堂上,陈孝平分享了自己做小医生与名家时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3日 01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