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演绎人民军队九十年辉煌历史
——访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文艺晚会策划和撰稿人王晓岭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章文
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在党的旗帜下》在央视播出。晚会深邃凝重的思想格调、恢宏壮美的史诗品格、创新出彩的舞台呈现,赢得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台晚会是如何在100分钟里精彩演绎人民军队90年历史的?有何突出的亮点和特色?创排过程中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此台晚会的策划和撰稿人之一、著名词作家王晓岭。
记者:这台晚会名为《在党的旗帜下》,主题是“不变的军魂,强军的梦想”,对此,请问您是如何考虑的?
王晓岭:回顾人民军队90年的光辉历程,每时每刻都与党的领导分不开。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指挥,人民军队不可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变的军魂,强军的梦想”是晚会的主题,也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体现。围绕这个主题,晚会以人民军队90年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成就和英雄壮举、革命精神为内容,全景展示人民军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创造的英雄业绩,突出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和练兵备战的新成就。
记者:这台晚会时长100分钟,却浓缩了人民军队90年的历史,请谈一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王晓岭:为了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精彩呈现90年波澜壮阔的军队发展史,我们提出“时间上用好每一秒,舞台上用好每一个空间”的要求,以立魂、浴血、奉献、强军为四个篇章的重点,通过“古田铸魂”“中流砥柱”“英雄赞歌”“走向一流”等12组节目,运用《遵义会议放光辉》《过雪山草地》《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发报机的号角》《我们从古田再出发》《强军战歌》等一系列歌曲、情景的表演,鲜活生动地体现从红色军队奠基,到背负民族希望,再到筑就钢铁长城,直至迈向伟大复兴的过程,横可以展示时代的断面,纵可以尽观历史的全貌,让“在党的旗帜下”这一核心主题得到多层次、艺术化的展现。
记者:据了解,本台晚会的创作人员是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的原班人马,请问与上一台晚会相比,这次的晚会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王晓岭:以杨笑阳为总导演,印青、赵麟为音乐总监,我和赵大鸣为总撰稿的主创团队,在创作过程中都注重“出新”。相较上一台晚会,这台晚会特色鲜明,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主要体现在将歌、舞、表演、视频、画外音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音乐的无缝衔接。这台晚会选用了许多经久不衰的传世佳作,如《红军阿哥你慢慢走》与《遵义会议放光辉》,《我是一个兵》与《我的祖国》等,这些作品有机组合后再重新编配,既有岁月沧桑的历史感,又有烙印鲜明的时代感,这是这台晚会的一大亮点;还有呈现手段的创新,除一般晚会大多采用的大型背景主屏外,本台晚会还采用了立面侧屏、移动式阶梯舞台等舞美造型,配合多媒体视频的大量运用、舞台机械装置的快速转换,营造出奇幻立体的舞台空间,极大丰富了艺术审美视域。
记者:一台成功的晚会,离不开台前幕后所有人的努力。请问在创排过程中,有哪些令您难忘的人和事?
王晓岭:本台晚会的创演班子以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为主,同时吸收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解放军军乐团等军内外20余家专业和民营院团部分优秀艺术家,以及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解放军某部队官兵参与,演职人员有约2000人。参演的战士每天冒着室外地表40多度的高温,排练了一个半月,没有一个人喊累叫苦。每个节目的编导和官兵一起白天在烈日下认真排演,晚上还要对排练提出修改意见,几乎连轴转。而且,参与晚会的不少文艺工作者,本身也面临着机构调整和去留问题,但他们没有考虑个人得失,而是一切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的安排,全身心地投入到晚会的创排工作中,特别令人感动。这台晚会从春节后开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光是大的方案就起草了十几稿,小的修改方案更是难计其数,但所有参与人员都不厌其烦地认真创作、排练,精益求精,最终总算不辱使命。
(光明日报北京8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