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手机上放牧 电商里挣钱

2017-08-05 03:2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守望相助七十载 壮美亮丽内蒙古】

  光明日报记者 刘梦 高平 李笑萌

  “咱家养了几辈子羊了,你说卖就卖?”10年前,当达胡巴雅尔向父亲提出卖掉家里1000多只羊,改成养牛的时候,老人气得直跺脚。

  但平时沉默寡言、顺从长辈的他已经下定决心。一切都经过了缜密的考虑:“养羊太费草场了,养一头牛平均消耗的草量等于养三只羊。把羊换成牛,既能保持草生长旺盛,又能节省劳动力,还能增加经济收入。”

  正值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旗委、政府根据该旗实际情况提出“南牛北羊、品种改良”的发展思路,达胡巴雅尔由这个重要的决定开始,走上了专业养殖优良品种牛的发展路子。从一开始的30多头本地牛,到后来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他自学起了黄牛冷配技术,改良的牛犊效益越来越可观。去年,他进一步规范冷链技术,冷配的母牛达到50头,配种成功率达到100%,每头牛犊能卖出7700元高价,家庭年净收入已经达到了40万元。

  10年后的今天,来到达胡巴雅尔宽敞明亮,水、电、暖、卫生间等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居,人们视线往往首先被沙发旁“牲畜改良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示范户”等各种荣誉证书,以及各类种公牛、母犊评比奖项证书所吸引。这个32岁的蒙古汉子仍旧不爱说话,只是羞涩地招呼记者喝自家产的马奶。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人大主席苏日娜说,在达胡巴雅尔的影响下,周边牧民也主动调整畜群结构,优化牲畜品种,在越来越美的生态环境中,过上了越来越好的日子。

  对牧民来说,与牲畜品种同样重要的,是放牧方式。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广袤草原上,一幢有别于蒙古包的新式住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房子形状别致,面积不大却十分精美。副旗长孟根介绍,这个房子是针对牧区分散式居住条件而专门引进的,以环保苯板为原材料,结构坚固,抗震性强,既节省建筑用料,又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24小时热水、太阳能取暖、有电有网……住在这里,和住城里没啥两样。”户主宝力道巴特尔说。他养着400多只羊,但此刻,羊在草场,他在家里。面对记者的疑问,他不慌不忙地拿起遥控打开了电视:“丢不了,现在都用电视和手机放羊了。”画面中,羊群在十几公里外的草地里悠闲地吃草。“直播”是24小时的,镜头可以随意转换方向。

  牛羊养好了,如何更好地保障经济利益,赢得更大市场?苏尼特左旗赛罕高毕苏木巴彦图古日格嘎查牧民斯琴图深有感触。“几个牧户联合起来,购买生产资料、销售产品的时候以集体为单位谈价格,就可以增加咱的底气!”作为党员中心户的他,不但定时召集自己负责联系服务的32户牧民,为他们开展政策宣讲和实用技术普及,还牵头创办了“浩博尔”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切实保障牧民利益。

  合作社越壮大,大家的思考也越深入:“靠什么大幅提高牧民的收入?最终还得靠产品。”斯琴图带领合作社专门开发、生产和加工肉食品和奶食品,不但在实体店销售,还借淘宝、微商等销售新路径,让自家牛羊肉卖到了北京、上海乃至泰国。目前,合作社辐射带动10户牧民实现共同致富,今年预计收入将达到50余万元。

  “这就是我们平时开展活动的地点。”斯琴图指着家门口不远处一幢蒙古包说,“看着小,能坐不少人呢。”就是在这里,针对当前牛羊肉市场价格较为低迷的实际,大家商量出以合作社名义承诺高于市场均价1元钱的价格对牛羊展开收购,切实保护牧民的实际利益,受到周边牧民的广泛点赞。

  从养什么、怎么养,到卖什么、怎么卖,锡林郭勒盟草原上的人们敢想敢做,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5日 03版)

[责任编辑:潘兴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