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靠什么守卫这方高原净土

2017-08-27 03: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王丹

  它是蒙语里“美丽少女”,它是藏语里的“昆仑雪山之地”。这“最后一方净土”吸引数万高原“精灵”来此繁衍,但也因此招致盗猎盗采之徒。10多年前一部同名电影《可可西里》,让更多的人心系于此,现如今,申遗的成功让那些忧心它的人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

  北京时间7月7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申遗项目获表决通过。可以说,这是颁给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工作的最高荣誉奖章,这个可可西里守望路上的里程碑,也将给“索南达杰们”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申遗成功后,青海省政府部门表示将投入更多的力量来保护这片净土。但在舆论场中也出现了“不希望无人区成为又一个旅游胜地”的声音。文化传承中,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本就复杂难把握,尤其是对于可可西里这样一个具有极端标志性的案例,两者之间的尖锐对立也就难免会被放大。

  申遗成功后几乎“无时差”出现的警惕与忧虑声音,部分出于对可可西里“自私”的爱,但也是众人对过往社会现实的体验与总结。申遗前生态保护不遗余力,申遗后却沦为开发的大IP,申遗前扛住了外界诸多压力,申遗后却扛不住自身的私欲,张家界、丽江古城、庐山等都是前车之鉴。被亮黄牌之事虽已过去多年,但这一页不该被快速翻过。“申遗的初心呢”,每一个新晋的“世界遗产”都该如此自问。

  申遗成功了,然后呢?被推高的社会以及国际期待,更加动态多变的保护挑战,以及文化传承的持久压力,等等,都是“可可西里们”需要直面的。如果说,申遗前还有个确切的目标和动力的话,那申遗后就要独自走还没有人踩出来的路。“后申遗时代”,“护遗”之路注定会走得更孤寂、更艰难。但这也正是申遗的部分价值和意义所在。

  申遗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统一到这个共识上来并不难,难的是让共识从纸上走到现实中,落实到行动上。可可西里旅游活动的“详细规划”到底怎么做,就是第一个试金石。不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升级保护管理工作则是另一道检验性质的命题。尤其是当前较为凸显的靠人巡护难题,亟须借助科技的力量以带来更多改观。

  甘于奉献的坚守精神守卫着这片神秘之境,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庇佑着这方高原净土,不忘本来的纯粹和历史赋予的责任,申遗后的可可西里就不太会走到应有之义的反面。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了,然后呢?众人都在等待,一个新的关于信仰和责任的故事。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27日 05版)

[责任编辑:白丽克孜·帕哈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