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有净土 心灵有绿洲
——厦门打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幸福家园
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曹元龙
如果您最近踏足鼓浪屿,可能会看到这样一支队伍——数百个孩子都戴着“随身听”,避开游客,穿梭在小巷中,探访另一个不为人知的鼓浪屿。
事实上,孩子们戴着的“随身听”,正是鼓浪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基地特意准备的自助导游器,这种不喧哗的方式,既不影响小岛的安静,也能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鼓浪屿的世界中,寻找乡愁,爱上故乡。
长期以来,厦门市充分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资源,通过政府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共同参与、购买社会服务等形式,为未成年人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保障机制,使厦门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幸福家园。
少年宫遍布城乡学校
每周一下午,厦门槟榔小学显得格外热闹。全校2000多名孩子走出自己的班级,来到该校的城市学校少年宫,与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新的学习班级。该校的城市学校少年宫,提供了健美操、小拍客、航模、综合实践等62个学生社团。
一段时间来,厦门致力于把城乡学校少年宫建设成少年儿童的好去处、素质教育的好载体、同学交流的好平台、师生沟通的好场所、家长放心的好地方。
2011年以来,厦门先后建了1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率先实现全国文明城市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目标。从2012年开始,厦门借鉴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经验,又先后命名了四批共68所城市学校少年宫,并确定了6个城市学校少年宫示范点。城乡学校少年宫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逐步从乡村向城市延伸,覆盖面越来越广,受益的孩子越来越多。
厦门各城乡学校少年宫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将学与乐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思想道德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牌项目,如集美灌口中心小学的闽南童玩项目、海沧新江中心小学的五祖拳项目、同安汀溪中心小学的宋江阵项目、翔安内厝中心小学的福建木偶戏项目等。许多少年宫的学员成为传承民俗的新秀达人。不少项目在全国、全省比赛中获奖。
品德养成有保障
走进厦门五缘实验学校的“树人堂”教学区域,能见到这样一景:从一楼至四楼依次是“习惯篇”“厦门篇”“福建篇”“国家篇”,这是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别设计的。每层楼都利用廊道空间,布置艺术廊道、科普廊道、古诗词廊道、历史廊道、地理廊道、思品廊道,让学生在漫步校园长廊的同时吸纳古今文明。厦门五缘实验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场景。
针对未成年人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厦门注重抓好点滴积累、习惯养成,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厦门还注重引导师生加强实践锻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弘扬崇德明礼。厦门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文明行为伴我行、“文明小白鹭”、“美德少年”、文明小博客、“城市小义工”等系列道德体验行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如今,厦门90%以上中小学生参加清洁家园行动、关爱空巢老人、文明交通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争当“社区小义工”“文明小使者”,资助困难家庭等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行为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
心理辅导有良方
不久前,《七彩心苑之成长故事》一书正式出版。该书由“七彩心苑”思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编撰,收录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做法,精选老师、家长普遍关注的14个未成年人心理成长困境,用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细致入微的独到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在厦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如同未成年人、老师、家长的心灵加油站,只要他们遇到烦恼、困惑,来到这里,总能找到方向、得到良方。海沧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自成立以来陆续举办了“爱与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海沧区“五好小公民”心理健康夏令营、“爱的语言”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舒缓压力,快乐学习”心理健康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
近年来,厦门把心理健康辅导作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在全国率先为中小学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率先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表。目前,厦门314所中小学校和326个社区都建起了心理辅导室。以“治未病”为理念,厦门创新各种心理辅导形式,创设的“校园心理剧”“校园心理漫画”获全国创新案例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