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清华大学:做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2017-10-18 05: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清华大学的足迹】

做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清华大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改革纪实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蔚如

  金秋十月,清华大学主楼大厅,一场名为“赤子初心”的展览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

  绘画、书法、雕塑……多样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伟大历史进程中的精彩瞬间。在这集纳了450件作品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届大学生艺术作品巡展上,就有200余位清华学子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后以作品抒发初心。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清华发来贺信,全校师生备受鼓舞。站在新的起点上,清华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贺信精神为指引,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清华大学:做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清华大学学生毕业长跑 图片由清华大学提供

清华大学:做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清华大学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 图片由清华大学提供

清华大学:做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给学生上课 图片由清华大学提供

清华大学:做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清华大学大礼堂 图片由清华大学提供

清华大学:做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清华大学二校门 图片由清华大学提供

清华大学:做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图片由清华大学提供

清华大学:做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清华大学:做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保证

  上个学期,一次特别的检阅,让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新泉忐忑又兴奋。

  在这场党员发展会上,他吐露心声:“在国外做博士后的五年里,我深切感受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回国后,在服务他人和集体的实践中,我更加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近年来,清华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保证。

  ——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日益凸显。校党委牵头制定了《清华大学章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组织制定和实施“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由校党委书记牵头完成中央党建工作高校联系点调研报告8份,成为高校党建工作“试验田”“排头兵”和“智慧库”。

  ——战斗堡垒更加坚固。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师生凝魂聚气;理论宣讲团深入师生宣讲500多场;持续开展“行健新百年,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每年万余名师生开展社会实践。

  ——党员先锋作用充分发挥。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在科学报国的主战场,到处活跃着广大党员勇于担当的身影。爱国奉献、潜心育人的建筑学大师吴良镛,捐资助学的已故教授赵家和等成为激励师生不断前行的精神楷模。万余名毕业生到重点单位和基层就业,其中,1855名学子选择在祖国的西部启航人生。

  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数据显示,五年来,清华共发展教职工党员438人、学生党员6332人,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光荣入党。

  2、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将价值塑造放在育人首位

  以旧眼光来看,新雅书院学生陈美竹的课程表是个“大杂烩”:不仅有“英国文学的人文理解”,也有物理学、数学,还有“艺术的启示”等课程。

  而这种汇集了人文、科学与艺术的通识教育,让陈美竹大呼过瘾:“它能拓宽和优化知识结构,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有效沟通表达等能力,引发大家对国家、民族和人类命运的关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五年来,清华积极探索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努力培育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立足学生,出台包含92项举措的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教学委员会致力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学生咨询委员会让学生深入参与教学改革;师生开放交流时间制度让情感交流更有温度;49个专业整合为16个本科大类、博士生招生改用“申请—审核制”让人才选拔更加科学……

  找准关键环节,才能打造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培养不出高水平的人才。清华实施教师分系列管理、准聘长聘制度等重要改革,优秀人才数量翻了一番。全校480名本科生班主任中,有111名由长聘教授担任。

  面向世界,彰显自信。携手华盛顿大学、微软公司创建清华—华盛顿全球创新学院;开设苏世民书院,在中国培养影响世界的杰出人才;此外,还发布首个全球战略、发起成立亚洲大学联盟……

  3、发挥科研和智库优势

  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2015年,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研究组攻克剪接体结构研究领域世界级难题的消息,让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杰克·肖斯德克十分激动:“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我们等待这一刻已经太久了。”

  惊叹绝不止于此。五年来,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到高温气冷堆,再到下一代互联网……这背后,是清华人发挥科研和智库优势,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铿锵脚步。

  2016年4月,历经50余场调研、座谈,汇集200多条意见、建议,清华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正式启动,第一次提出清华的科研要有引领性目标。

  ——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提前布局。清华设专门基金,遴选重大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结构生物学、量子计算、脑科学、拓扑绝缘体等一批重大原始创新研究抢占未来科技战略制高点。

  ——积极推进文科建设,着力打造高端智库。“清华简”研究系列成果不断刷新世界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认知理解;清华美术学院主持设计的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等完美展示“世界的中国”;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

  ——主动适应军民融合新要求。建设国防尖端技术实验室,承担重大国防科研任务,向军队和军工企业输送定向生1200多人。

  在改革中奋勇突破,在责任中砥砺前行。五年来,清华共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一等奖6项,文科成果获奖数和重大项目立项数目实现重要突破。

  “在清华的经历重新定义了我对中国的了解,我承认自己低估了中国创新的质量和速度。”刚刚过去的毕业季,苏世民书院首届毕业生、美籍华人韩乐如此感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回望来路,是清华步入新百年的开局五年,也是改革创新、不断突破、收获成长的五年。再踏征程,清华将扎根中国大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数读清华大学

  慕课建设

  2013年,清华大学发布全球最大的中文MOOC平台——“学堂在线”,目前学堂在线运行的课程数量超过1300门,涵盖12个学科门类,有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30余万注册用户,选课门次超过1100万。其中,清华大学建设的慕课课程246门。

  科学研究

  2012-2016年,清华牵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一等奖6项;在Science/Nature/Cell上发表高水平论文72篇,2014-2016年入选ESI高被引科学家24人次;申请国外专利2200件;申请国内专利11158件,授权国内专利8268件。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8日 10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