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2017-10-27 05: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感受东北新脉动】  

  编者按

  今年上半年,辽宁GDP同比增长2.1%,实现由负转正,前9个月进一步提高到3%左右。与此同时,吉林和黑龙江也都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增长。这是东北振兴的一个积极变化,提振了人们对东北发展的信心。在这个节点,光明日报记者从经济、思想、文化的视角对东北振兴进行新的观察,惊喜地发现东北不仅经济发展走出了谷底,同时,以前最不发达的商业文化也有了生机。更关键的是,在东北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东北人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上上下下鼓荡着与以往不一样的精气神,一种新的品格正在他们的血脉中积淀和成熟。今天刊出“感受东北新脉动”组稿,试图从几个侧面展示东北正在发生的喜人变化。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黑龙江大庆,横跨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龙凤湿地大桥。新华社发

  东北振兴进入新节点

  光明日报记者 毕玉才 赵洁 张士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这是宋代诗人张耒的诗句,说的是残雪随着冰凌消融化作水滴,柳梢上冒出新芽,春天即将到来。这句诗的意思像极了目前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辽宁省GDP增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1%,而吉林省、黑龙江省经济运行则“携手并肩”,同比增长分别为6.5%和6.3%。东北几个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也在全面复苏,长春市今年上半年GDP总量、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双双达到8%,创3年来最高水平。

  “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处于筑底趋稳过程中,积极因素在不断积聚,经济正在逐步走出谷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司长周建平在不久前召开的东北振兴论坛上表示。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振兴东北的政策举措,‘政策组合拳’的红利将持续释放。”长春市市长刘长龙表示。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东北振兴的核心文件,为东北全面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说。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创意创新大赛现场,学生们在热烈讨论。兰锐摄/光明图片

  创新驱动在东北新一轮全面振兴中引人瞩目。2016年,国务院批准印发的《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提出,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目前,东北三省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立足产业布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原有的石化、汽车、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发展智能装备、新材料、医药健康、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今年上半年,长春市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3%。哈尔滨市在机器人、新材料、大数据等领域推出了一批创新成果,带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沈阳市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出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促进科研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关键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沈阳市市长姜有为说。目前,沈阳已发展机器人、无人机等创新联盟44家,企业技术中心290个,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9792件,同比增长21%。

  周建平认为,东北地区的智能装备、新材料、医药健康、冰天雪地经济等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稳步提高。以黑龙江省为例,过去5年在能源工业之外增加了约3000亿元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的优化效果非常明显。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黑龙江省大机械联合收割大豆场景。徐宏宇摄/光明图片

  开发开放给东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东北三省对外以重点城市为支点,以基础设施为依托,完善高铁网络,建立“一带一路”东北开放大通道,积极搭建东北三省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平台。在对内方面,东北三省不断加强省与省之间、区域之间的协作联动,建成“经济支撑带”及各类“新区”等开放平台。

  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提速成为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以长春市为例,今年上半年,中型企业产值增长9.7%,小型企业增长13.1%,均高于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新商帮”出世,东北打造营商新环境

  光明日报记者 鲍盛华 张士英 吴琳

  “我们全体吉商有信心、有决心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践中,不忘初心发展吉商,有所作为成就吉商,砥砺前行辉煌吉商,务实发展名扬吉商。”今年吉林省第二届全球吉商大会现场,荣获“吉商突出贡献人物”称号的长春欧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和平说。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产品亮相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谢维摄/光明图片

  从首届全球吉商大会到现在,仅仅一年,吉商回归吉林省的投资引资签约数额总计就达到了1844.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00多亿元。如今,全球150万吉商正在汇聚力量,成为东北振兴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在吉林新商帮崛起的同时,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也在营造商业环境方面大力度推进改革,各项政策措施务实有效,给东北整体商业文化的成熟进一步创造了空间。

  大力整合商业团体打造新商帮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不断创造条件与环境,突出发展民营经济。2016年7月底,吉林省上演了一幕商贾云集的大戏: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吉商齐聚长春、齐聚2016首届全球吉商大会。

  在首届全球吉商大会上,吉商联合会正式成立。联合会由遍布全球的吉商和在吉林省内投资创业的非吉林籍企业家、外埠驻吉林商会及所有国内外吉林商会、相关行业协会、社会团体自愿结成,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思民当选为全球吉商联合会主席。

  深入发掘商业精神为新商帮立魂

  2016年6月,历时一个月的“吉商精神”全国征集活动正式展开。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首届全球吉商大会上正式对外宣布了“吉商精神”:重德重义、敢闯敢为、善融善创、思源思报。

  地广人稀的生存环境、多民族融合形成的民族文化、东北人民十四年爱国抗日形成的红色文化、新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所形成的工业文化……正是多种文化在这里的激荡交融,造就了吉商的精神品格。

  “弘扬吉商精神,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教授认为,把吉商的精神、经验、发展模式总结出来,并加以推广,能很大程度上补足东北振兴的短板。

  还有专家指出,“吉商精神”的提出对东北其他两省也有普遍意义,东北三省经济结构、产业特色、文化传统都比较相似,“吉商精神”的总结和归纳也是对整个东北企业家的一次历史性盘点。

  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创造商业文化新境界

  就在吉林省力促吉商新商帮崛起的同时,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也在大打“营商牌”。

  在哈尔滨,政府通过大处室改革“瘦身”,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处室一下由172个减少到32个,分管审批工作的领导由97名减少到32名,企业的办事“路径”变短不少。同时,市里出台行政问责、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六项禁令”,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亮剑”,累计查处吃拿卡要、失职渎职等案件1083起,问责2047人。

  在沈阳,营商环境直接与世界“接轨”,引入世界银行的评价标准,对照企业生命周期5个阶段、41项指标,每隔半年就做一次营商环境评估。同时推进1800多个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办理。辽宁省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审议通过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司长周建平透露,今年上半年,东北地区新登记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9.2%。从新商帮的横空出世,到营造良好经济发展软环境,一个尊商、重商、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围正在东北各地形成。

  东北振兴中的智慧力量

  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赵洪波 赵洁

  东北振兴鼓点铿锵,各级政府劲头十足。近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的2017东北振兴论坛上,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齐聚一堂“问诊”东北振兴。

  如此大规模的论坛,并非政府部门促成,而是由东北大学发起,联合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四市共同推出,从2015年开始,每年一届。政府部门把这一论坛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专家学者则把这一论坛作为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舞台。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真实的情况如何?东北三省目前经济发展处于什么样的节点?新机遇、新挑战又有哪些?与会者从不同的角度出谋划策。

  在东北振兴过程中,位于东北的各个大学始终站在东北振兴的潮头浪尖,积极投入到振兴的各个环节当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15年10月,在中央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作出新一轮战略部署的背景之下,东北大学主动而为,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设立“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作为该院的指导单位。从此,研究院成为促进东北振兴的重要智慧力量。

  从2016年5月开始,研究院充分调动东北地区高校研究力量,逐步建立了以吉林大学为依托的吉林发展与东北振兴研究中心、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依托的黑龙江发展与东北振兴研究中心、以辽宁大学为依托的东北国有经济发展改革研究中心,初步搭建起了东北振兴的开放性研究平台。

  如今,这一由高校搭建的平台已经产生了众多成果。以2017东北振兴论坛为例,东北振兴研究院综合专家的观点认为,建立东北大都市圈,统筹协调东北的创新平台与优质资源,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专家认为,谋划新形势下东北大都市圈战略,要统筹不同行政区划之间的规划和加快构建区域协调机制,推动优势企业和企业总部向大都市圈集中,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构筑人工智能先发优势,助推东北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通过数字经济助力全面振兴。

  除了为东北振兴提供发展策略方面的智力支持,他们还为东北振兴搭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起产学研结合平台,储备高端人才和创新技术。“大学应该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以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目标,助推东北全面振兴是我们每一个学人的使命担当。”东北大学校长赵继一语道破大学在东北振兴中的作用,“我们要建设新型高端智库,做东北全面振兴的智慧推手。”

  东北人撸起袖子加油干

  光明日报记者 赵洪波 鲍盛华 刘勇

  近几年来,东北经济发展因为种种原因,被甩在全国的最后,进入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然而,东北人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上上下下鼓荡着与以往不一样的精气神,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特别是,他们在此过程中,改变着过去的旧习,形成了东北人的“新品格”。

  针对干部思想僵化、观念保守、不敢担当等表现,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果断掀起了一场作风革命。以辽宁省为例,省委起草了《关于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制定了29项工作目标、75项推进措施,全面整治“圈子文化”、“带病提拔”、拉帮结派、违规用人等问题。

  “只要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真正落实好‘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振奋精神、真抓实干,辽宁振兴发展的各项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辽宁省委书记李希说。“抓作风建设,必须既拿出打攻坚战的劲头,又保持打持久战的耐力,否则就像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表示。“干事创业就要有好的作风,要解决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问题,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扎实、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强调。

  过去,有一部分东北人思维陈旧,懒散是常态,到了冬天还要“猫冬”。现在,群众思想变了,“猫冬”变“忙冬”,也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

  去年冬季,吉林省辉南县金川镇的农家乐老板李凤梅忙得不亦乐乎,她一天接待游客达200多人。“村里不少人过去都是喝酒、打牌、打麻将,闲得没啥事儿干。”李凤梅告诉记者,现在镇里兴建了冰雪乐园和滑雪场,带动了冰雪旅游发展,游客越来越多,冬天再也闲不住了。

  在黑龙江省泰来县东北网贸港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电商产业让当地农民连忙里偷闲的时间都没有。“每天光快递单就有千余件。”工作人员一边打印快递单一边对记者说。如今,东北越来越多的地方像泰来县一样瞄准了电商发展,打开了新市场,让“猫冬”的农民忙了起来。2016年,吉林省新建了43个县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1.3万余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或电商授权服务点,全省农村电商交易额突破100亿元,25万名农民因此增收致富。“电商进村打通了农产品上下行的渠道,也改变了农民固守一亩三分地的陈旧思维方式。”吉林省敦化市商务局副局长林哲说。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说:“‘忙冬’不仅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也带来了东北人精神状态的提升。”

  “为了希望我们永不放弃,不知到底我会走向哪里,只凭着不灭的希望和一片丹心豪义。”电视剧《闯关东》的主题曲,唱出了300多年前闯关东人开创新天地的豪迈精神;300多年后的今天,东北人再一次以闯关东的劲头儿和精气神,努力闯出一条东北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7日 05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