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校长谈】
作者:姚智(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其要旨在于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需要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中国梦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四个服务”的根本要求,鲜明地回答了在社会主义中国,大学的根本使命和根本任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成为引领新时期我国高校发展的新航标。
天津医大第16次造血干细胞采血入库活动现场。天津医科大学供图
1951年,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批准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党和政府就将办学兴医作为大事摆上了议事日程。学校的兴建,开启了天津高等西医学教育的序幕,是党和政府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健康的历史见证。建校66年来,一代又一代“天医人”不忘初心,无论是在国内率先倡导举办8年制医学教育,还是针对全国多省区、大范围碘缺乏病患者提出的预防和根治策略;无论是出动数以千计的医务工作者抗击SARS,还是针对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重大疾病开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无不体现着“天医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医大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四个服务”的根本要求,弘扬优良办学传统,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努力培育高素质医学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双一流”战略,学校乘势而为,将学科建设作为全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以才引才、以才聚才战略,汇集了一批高层次人才。5年来,学校国家级人才总数较之“十一五”增幅307%,省部级人才增长465%。有5个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学校确定了肿瘤学基础与临床研究作为一流学科建设方向,并针对严重威胁国人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遴选了神经病学等十几个学科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5年来,学校确立了“德高医粹”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以德为先、德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并将之作为办学特色,长期坚持下去。为拓展学生视野,学校实施了“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并通过开设“早期接触临床”“医患沟通”和社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近年来,学校平均每年获准16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专家活跃在教学和临床一线,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学校拥有包括天津市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在内的7所大学医院,5年来,共接待门急诊患者3000余万人次。学校首任校长,著名临床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一生克己奉公,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祖国的医学和医学教育事业。学校以朱老捐献遗体脏器标本以及部分遗体捐献者亲笔所写遗嘱为主要内容,建成“生命意义展室”,感召和激励医学生坚定从医志向,砥砺为国为民服务精神。作为全国最早加入志愿者协会的大学生群体,我校学生坚持开展“专业服务社会,知识回报人民”志愿服务活动近30年,6000名学生血样进入中华骨髓库,25名在校生和校友捐献干细胞,挽救了患者生命。
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校师生最重要的“必修课程”。学校大力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入”工作,努力在“读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层层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干部、党员和师生员工,读原文,悟原理,开展“踏上新征程,勇担新使命,争作新贡献,共谱新华章”主题实践活动,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教学、科研、医疗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将党的十九大学习所激发出的强大精神动力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的新成果。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进军号。中国梦、健康梦,“健康2030”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凝结着万千百姓对享有更高水平医疗保障的由衷期待。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天津医科大学从诞生伊始,就天然地融入了“四个服务”的红色基因。今后,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个服务”宗旨,以一流学科为引领,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为“健康中国”战略顺利实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