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抗日战争》:抗战史、精神史与心灵史
2017-12-20 04:5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总书记的足迹·光明书屋  

  作者:韩寒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70余年前发生在我国的那场深重灾难与中华民族的英勇抗争。

《抗日战争》:抗战史、精神史与心灵史

《抗日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资料图片

  对于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面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王树增所著《抗日战争》作了全景记叙、真实揭示。《抗日战争》一书总计180万字,气势恢宏,站在全民族抗战的立场上,全景式地记叙了1937年~1945年间中日之间的主要战役战斗,是一部中华民族在山河破碎、艰难困苦的历史现实下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抗争史,也是一部广大读者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再次审视这一残酷战争本质的启示录。

  《抗日战争》创作的首要特征在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从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决意联合中国可以联合的所有力量进行抗日战争,到陕北红军整编成八路军打响平型关战役获得抗战首捷,从《论持久战》在全国印刷发行、“持久战”成为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组织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地主、商人参与抗战牵制日军军力,王树增用大量事实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与此同时,《抗日战争》也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30余场战争做了详细记述。

  在王树增看来,他书写的是文学而非史学,是以历史事件为依托解读出当时人的精神状况,给读者文学的审美与感受。因此,耗费8年时间遍访各地档案馆、阅读典籍,依托各类文档、信件、报道、家书展现抗战人物的精神世界,显得尤为重要。“一·二八”事变后,十九路军告全国同胞的通电中说:“光鼐等分属军人,惟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尽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绝不退缩。”“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毛泽东写给晋绥军将领傅作义阐明“今之大计,退则亡”“先生如能毅然抗战,弟等决为后援”的信件。北平南苑失守后,第二十九军官兵连夜撤退所见的“市民沉默着”“于路边两旁摆上食品,并且向自己的士兵脱帽致敬”的街景,以及他们的“辛酸而惭愧”。这些让《抗日战争》篇幅宏阔的全景书写变得生动感人,可亲又可信。一个个人物“活”起来,汇聚成中华民族“舍身为国、国必不亡”的精神。

  以文学手法再现战争,并非王树增通过此书试图达到的唯一目的。在序章中他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不是偶然,也不是突发,而是既定国策。探寻日本的历史、政治经济环境与民族性格,挖掘其深层的文化心理,在王树增看来,比单纯的反映历史更有意义。从明朝时期丰臣秀吉“直入大明国,使四百州化我俗,施王政于亿万斯年”的狂妄,到清代咸丰年间吉田松阴提出的“向东亚扩张论”,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廷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至右翼军人掌握日本军政大权,王树增的梳理为读者展开了一条日本对中国所持有的由来已久的侵略逻辑。而且他提醒读者,日本右翼政客和军国主义今天依旧沿袭着这样的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作为军人作家,王树增在写作过程中一直遵循着这样的思路,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既能够为当代军人提供一种血性的精神气质,也能梳理抗日战争的每一寸时光,寻找民族心理的发展历程,让和平年代出生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来之不易,继续向民族复兴的伟业前进。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0日 02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独家策划

网络中国节·中秋|跟着总书记探寻乡愁记忆

一轮中秋月,唤起中华儿女心中淡淡的乡愁。一味佳肴,一城故事,一段时光……情到深处,万物皆是乡愁。

【网络中国节·中秋】温故|"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这个象征团圆的日子里,感受总书记的家国情怀。

“数”读75年来中国服务业焕“新”发展

服务业新动能加快培育、新业态蓬勃发展,服务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地位和作用更加坚实稳固。

教师节,重温总书记的关爱与期待

他们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赤诚之心投身教坛,投身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