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传党音 政策暖民心
——广西百色400多个讲习所创新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顺东
青山环绕,波光粼粼。近日,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天生桥镇库区“水上讲习所”,十几艘船只围成一圈,百余人坐在船上,聆听镇党委书记刘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这是百色市创新宣讲十九大精神的一个缩影。百色市委常委黄建宁说,自2015年以来,百色创建400多个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习所,开展讲习活动2500多场,参与干部群众逾50万人次,成为基层理论宣讲的新品牌。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百色市各讲习所积极发挥平台优势,纷纷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乡音土话把十九大精神送到社区、学校、企业和农村,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凌云县“茶园讲习所”备受茶农欢迎。祝有慧摄/光明图片
通俗宣讲 “送上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的茶产业迎来了好时机。我们要学技术、会管理、懂经营,做新时代的茶农!”连日来,凌云县泗城镇陇照村党总支书记万崇尚将讲习所搬进茶园,前来“取经”的茶农络绎不绝。
在宣讲中,万崇尚用妻子、孩子、房子、车子、票子“五子”和水通、路通、电通、电视通、电话通、思想通“六通”等通俗语言,让大伙领会十九大关于脱贫奔小康的新要求,同时还手把手进行剪枝管理技术培训。“听了万支书的讲解,我信心更足了。我家今年就要脱贫,而且还要帮助其他贫困户早日脱贫!”茶农罗宗信心满满地说。
在田阳县,以“泥腿子晚会”“大喇叭”“地头微课堂”为主要内容的“百姓讲习团”,连续分赴农村、社区、田间地头,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把党的声音送到群众家门口,送到百姓心坎上。
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是个移民新村。十八大以来,在政府扶持下,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大家对未来充满向往。“光有钱还不够,我们还得在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上下功夫。”全国人大代表、新立村党支书罗朝阳在宣讲中说。
田林县“讲习夜话”篝火“板凳圈”壮语宣讲活动现场。周福宁摄/光明图片
除了固定的乡村“大喇叭”,辗转于偏远山区的“流动广播”成了宣讲十九大精神一道风景。各县区乡镇到处活跃着一批“乡土名嘴”,他们不断学习“充电”,将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农家话、农家事,群众一听就明白。
讲习农忙“两不误”
眼下正值农忙时节,为确保生产和宣讲两不误,各县区讲习所纷纷通过开展“讲习夜话”活动,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壮乡瑶寨进行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民族语言宣讲,借助“小故事”,讲清“大道理”。
12月1日晚,右江区汪甸瑶族乡伟弄村篮球场上,几十位瑶族父老乡亲围坐在篝火旁,聆听乡党委书记钟恒泽宣讲十九大精神。
伟弄村是右江区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贫困户94户。钟恒泽将十九大精神与伟弄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宣讲,并与村民共同探讨村庄发展之道。
“农村家用电器不断增多,但电压低,电不够用。”“环境整治让村子变整洁了,但垃圾清运还不及时。”“农村缺少专业人才,希望技术人员能经常进村培训人员、传授技术。”……村民纷纷抛出农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乡村干部现场一一予以解答。
“人逢喜事爽,十九大召开。说给大家知,个个要学好。老少要学习,学了暖心窝……”11月29日晚,田林县乐里镇风洞村讲习所前,村“两委”干部、壮语宣讲队员李爱莲,用自编自演的壮话快板开始宣讲。
风洞村地处偏僻,信息闭塞,语言不畅,壮族同胞对十九大精神知晓率不高。当晚,李爱莲与乡亲们围在篝火旁拉家常,有问必答。当讲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好政策时,大家热烈鼓掌。群众纷纷表示,如今水、电、路都通了,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山歌唱响“好声音”
在革命老区,山歌讲习备受老百姓欢迎。山歌讲习十九大,真正做到理论大众化,打通了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
“宣传学习十九大,入神入脑开心花;崇尚科学共倡导,与法同行乐万家。与法同行迈步伐,崇尚科学好方法;全民贯彻十九大,幸福生活入万家。”11月25日,在130多名山歌手参加的凌云县宣讲十九大精神山歌培训会上,一首首现场创作的山歌频频传出。
德保县的“流动讲习所”,运用壮剧、山歌、马骨胡演奏当地民族艺术,将一批民间歌手聚到一起高声放歌:“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广西心连心;感谢党的十九大,继往开来更复兴。”“广西歌海浪滔滔,八桂大地起歌潮;宣传学习十九大,壮乡儿女热情高。”
“唱山歌是群众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利用山歌传唱十九大精神,用百姓心声唱出新希望、唱响新时代。”百色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秋琴告诉记者,目前百色市讲师团已经组织乡村文化人才,编排了一大批壮、汉、苗、瑶山歌和快板,在百色山山水水间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