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开启“跨文化素质人才”培育新征程

2017-12-31 02:5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

开启“跨文化素质人才”培育新征程

——延边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办学实践

  道路两旁路灯上悬挂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朝汉双语条幅横跨道路上空,不远处矗立在卧龙山上的综合教学楼在红旗的映衬下恢宏壮丽……在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延边大学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始建于1949年的延边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如今,党的十九大精神正在全方位滋养着这所拥有丰富办学资源的大学。“多年来,我们走过了从满足单一民族的区域需要到满足各民族共同进步的国家战略需要的奋斗历程,培育了大批‘跨文化素质人才’。”延边大学校长金雄说,“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将开启‘跨文化素质人才’培育的新征程,让人才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

  2017年10月18日上午,延边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习研究会”的全体成员会聚在学术报告厅,集中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会,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现场不断传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延边是民族自治地区,延边大学的朝鲜族学生占40%左右,拥有典型的双语双文化环境。同时,延边朝鲜族与韩国、朝鲜语言文字相同,文化风俗相通,人员交往密切。由于地处边疆,还与俄罗斯接壤,与日本隔海相望,文化交流十分活跃。这些因素使延边大学形成了鲜明的跨文化教育特征。近年来,延边大学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作为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青年思想阵地建设的有力抓手,在学校的推动下,“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习研究会”应运而生。

开启“跨文化素质人才”培育新征程

延边大学新校门。照片均由延边大学提供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习研究会”迅速组织了多场讨论会、座谈会,还发动学校各学院的骨干牵头组织“自学沙龙”,让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经过多年实践,越来越多的朝鲜族学生加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当中,党的十九大使这一学习达到了高潮。”延边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崔泽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了让全校师生学得更深更透,在实践中得到熟练运用,学校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组建了“走进师生、说理话情”宣讲团,增加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十九大内容,开设了学习十九大专题网站,还专门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林松淑走进校园,向广大师生宣讲十九大精神。

  “学校跨文化的特点,使我们深深感到,人才培育需要有一个思想的统领,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推动‘跨文化素质人才’培育实现新的跨越。”金雄说。

  做好跨文化交流平台的搭建

  这几天,延边大学领导班子异常忙碌,他们一边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一边研究如何使十九大精神在实践中得到落实。“站在党的十九大的崭新起点上,我们有了新的使命和新的担当。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做好跨文化交流平台的搭建。”金雄说。

  校办主任张玉红告诉记者,为促进跨文化交流,学校搭建了“图们江论坛”“长白山论坛”两个国际学术论坛,吸引了众多国家的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创建“世宗学堂”,开设“卧龙讲坛”等,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特别是利用与韩国交流的优势,延边大学在韩国忠北大学设立了孔子学院。同时,学校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深造,扩大学生交换培养的人数和接受留学生的国别范围,目前与国外交换培养的学生人数每年已达400多人次。

开启“跨文化素质人才”培育新征程

延边大学党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十九大精神。照片均由延边大学提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把“跨文化素质人才”培育引向深入,延边大学创新实施了绩点学分制、三学期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教学育人新机制。以绩点学分制为例,学校建立全天候排课制,增加优质课程开出的时间和频次,使学生有机会、有条件选课学习,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根据党的十九大绘制的宏伟蓝图,延边大学制定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学科建设计划。”延边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曲柏宏说。

  据他介绍,到2020年,延边大学争取将2~3个学科建设成国际上有一定声誉、进入国家一流行列的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1个学科位次进入全国前10%,2~3个学科位次进入全国前20%;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5~6个学科进入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A类学科”行列,7~8个学科进入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B类学科”行列。

开启“跨文化素质人才”培育新征程

延边大学学生集体收看十九大开幕会直播。照片均由延边大学提供

  多年来,延边大学一直把学科建设作为促进“跨文化素质人才”腾飞的翅膀来关心和呵护。利用民族与区域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建设了一批体现民族历史与文化、东北亚历史与文化、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目前,全校70个本科专业中有60个已显现出跨文化教育特色。学校还实施了“人才强校战略工程”,为增强教师队伍的跨文化体验,定期选派教师赴韩国、日本、朝鲜、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国家深造。据统计,全校教师中有70%是朝鲜族,他们大部分精通三种以上语言。

  全国70多所大学开设的朝鲜语专业中的骨干教师,有85%来自延边大学;全国重点大学中的朝鲜语言、文学方面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有70%来自延边大学;延边的朝鲜族作家、艺术家、新闻出版、语言文字工作者、朝鲜族中小学教师,基本上都来自延边大学……如今,延边大学培育的这些跨文化素质人才,凸显了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在传承、传播、创新民族文化和促进跨文化交流等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新起点上,我们将按照‘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坚定发展目标,持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金雄说。

  (光明日报报记者 鲍盛华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赵洁)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31日 06版)

[责任编辑:石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