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

2018-01-01 04: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书记校长谈】

  作者:胡明(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为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实施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系统部署。高校要努力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大历史任务。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成为中国大学的重要历史使命。作为以法学教育为优势和特色的中国政法大学,更要主动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特征、深刻内涵和发展规律,深入研究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对法治人才的新要求、新标准和新期待,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法学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和历史意义,全面阐述了法治人才培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系统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青年成长成才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新发展,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法学教育的行动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政法大学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把服务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兴校之基;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始终把推动内涵式发展作为强校之源;健全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真正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法学教育作为矢志不渝的目标追求。

  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秉承“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践行“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办学使命。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法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落地生根。

  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必由之路。中国政法大学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把握关键环节,不断深化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跨学科专业、跨理论实践、跨学院学校、跨国家地区的“四跨”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和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融合发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广与法学知识教育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同步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与司法实践同步;创新育人机制,进一步推进优质司法资源“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的工作体系,建立法学院实务院长聘任机制,加大校部、校地、校所和校企共建力度,打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建立与法律实务部门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专业特色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法治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实行“一个专业、多个培养方案”的因材施教模式,探索建立一批特色鲜明、符合国家战略急需的人才培养虚拟实验班;创新教育信息化手段,构建智慧教学环境,建立起法学教育的智慧化教学模式。通过多措并举,坚持创新驱动,促进法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中国政法大学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肩负起在服务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新责任、新担当和新使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法科强校建设之路。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01日 07版)

[责任编辑:白丽克孜·帕哈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