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抗击南方冰雪的保卫战

2018-01-31 05:5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应对南方冰雪天气】

  “黑科技”助电力战冰雪

  光明日报记者 张翼

  这轮降雪又急又猛,导致湖北、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江苏、浙江1243条10千伏及以上线路、220.41万用户停电。这轮电力抢险又快又稳,截至1月28日7时,已恢复1141条10千伏及以上线路、204.15万用户,用户恢复率92.62%。

  电力系统启动迎战冰雪2.0版,爬冰卧雪的员工在一线拼,神奇的电力“黑科技”出大招,共同与冰雪灾害较量。

  中东部地区的低温仍在持续,电力抢险随时待命。

  一条电网防冰预警:抢在冰雪来临之前

  1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发布了一条重要预警:“1月24日—1月30日,我国中东部将迎来一次大范围雨雪冰冻过程,其中湖南大部、湖北中南部、重庆中东部、安徽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西部等地电网将出现电网覆冰,湖北、安徽、湖北、江西平原地区会发生舞动”。

  这条预测来自国家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电网覆冰、舞动精细化预报系统”。与预警同时发布的还有明确建议:“相关省份电网提前发布电网覆冰预警信息,加强线路覆冰监测,提前做好线路融除冰等应急准备工作。”

  气象灾害是目前引发电网故障的重要因素。十年前,南方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电网受损和大范围停电,如今,冰情监测的“神目”已经铺成网络:1350余套冰情监测装置安装在导线上,237处观冰站(点)已建成,全天候实时监测电网导线覆冰,掌握导线位置的覆冰实况,以及当前的温度、湿度、降雨、风速风向。

  “电网覆冰预测系统”能够提前7天预测出覆冰的线路和区域,为电网采取融、除冰等应急措施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在本次覆冰过程中,该系统准确监测了1月24日—25日重点覆冰地区——湖北、安徽的覆冰情况;1月26日—28日重点覆冰地区——湖南、江西和浙江的覆冰情况。

  两个小时,176公里的电网覆冰全部融化

  覆冰,是冰冻灾害对电网最大的威胁,如果不能及时解除,覆冰越来越厚,导致主网倒塔断线,会引发电网的大面积瘫痪。

  湖南电网是本轮寒潮覆冰最厚、覆冰线路最多的地区,1051条输配电线路不同程度覆冰,其中最大覆冰达38毫米。通过科学预测、准确监测、高效融冰,没有发生一起主网覆冰倒塔断线事故。

  覆冰达到线路设计冰厚的60%,就会启动高效直流融冰。这项技术是通过对输电线路施加直流电压并在输电线路末端进行短路,使导线发热对输电线路进行融冰,从而避免线路因结冰而倒杆断线。

  为应对冰灾,国网公司自主研制涵盖不同电压等级的主网移动式、固定式直流融冰装置,带电热力除冰装置及农配网便携式融冰装置205套,并分别在湖南14个地市及湖北、浙江、重庆、江西等地区部署了相关融冰装备。

  “电网覆冰预测”“远程冰情监测”及“低压直流融冰”等一系列“黑科技”装置与冰冻灾害对抗,电网故障范围小,受损设备数量也比较少,特别是因覆冰导致的输电线路故障较2008年大幅下降。

  1月下旬的冰冻灾情发生后,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时间启动灾害应急响应,调整当地电网运行方式,开展24小时应急值班。截至目前,停电用户恢复率达90%以上,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高铁、机场、重要通信基站等电网侧供电正常,煤改电用户供暖正常。

  未来几天,我国中东部的“冰冻”模式仍将持续。国家电网专职新闻发言王延芳表示,将密切跟踪天气变化及时发布电网运行风险预警,各级抢险人员24小时待命,尽最大可能保障广大群众用电。

湖南壶瓶山:“电骡子”两战冰雪

光明日报记者 唐湘岳 光明日报通讯员 易长龙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湖南最北部,群山耸立,被称为“湖南屋脊”。一群被称为“电骡子”的人——国网石门县供电公司壶瓶山供电所的33名员工,从大山里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回“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牌匾,供电所成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1月4日,冻雨加上低温在短时间内就让壶瓶山变成银装素裹的世界。枝条都裹上厚厚的冰层,树木、竹子断裂的声音不绝于耳。

抗击南方冰雪的保卫战

国网石门县供电公司壶瓶山供电所员工在为电网线路除冰。易长龙摄/光明图片

  梅家支线跳闸、古罗#5台区停电……壶瓶山供电所所长覃道周立即通知所有员工进入紧急状态。

  “2008年冰灾我们挺过来了,今年我还是那句老话——猴子能上我们就能上!”安排分组抢修任务,现场督导安全措施,覃道周似乎忘了自己患有高血压。

  抢修车行至东山峰尼日垭路段,地面结冰太厚,挂了链子的四驱工具车仍然打滑,行车十分危险。故障地点还很远,靠步行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

  “把冰铲了!”覃道周下令。打开车门,一只脚刚着地,“啪”的一声,滑溜的冰面就给了抢修队员向彬彬一个人仰马翻。拿出铁锹、锤子,从农户家里借来锄头,大家一块一块把冰敲碎、铲掉。40分钟铲冰作业,抢修车辆终于安全通过了结冰路段。

  梅家支线故障点影响了2个村子150多户人家。故障点正好位于风口上,导线结冰后接近茶杯粗,最终不堪重负导线断落。接到故障报修电话后,壶瓶山供电所副所长陈自岳立即带领另一队人马前往处理。风口上的冰果然厉害,电杆上覆满了锥形冰凌,脚扣、踩板等登杆工具已无法正常使用。风太大,用火融冰也不现实。大家立即下山从附近农户家里借来两张木梯。上山路上,全是压倒的树枝,一路磕磕碰碰,冰碴打在脸上生疼。

  把梯子用绳子绑扎结实,在狭窄的空间里把梯子竖起来,大家戏称开始“攻城”。在风口上连接导线更是磨人,冰冷的风、冰冷的导线让人手脚不听使唤。带上山的包子馒头早已变成了冰坨坨,大家就着寒风狼吞虎咽。完成任务下山,天已漆黑,“电骡子”借着手机和电筒的微弱光亮蹒跚下山。

  1月20日下午,本报记者在壶瓶山供电所采访。覃道周把手机递给记者看:“气象台发布了冰冻预警,几天后,我们又得与冰雪干一仗了。不过,我们严阵以待,希望不要再出现跳闸、断电故障,不要再有惊险的故事哦。”

  得到预警信息后,覃道周组织共产党员突击队,集中对线路附近的超高树木、竹子进行了清理,对重点防范地段的拉线进行了紧急加固。

  连日来,覃道周的手机一刻也没有停下来。布置各项防冻保电工作任务,查看观察哨传来的冰情图片;在120多个“电骡子”微信服务群里提醒广大客户安全使用家电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与政府部门时刻沟通灾情和保供电的措施。

  陈自岳带领配电班的同事们提前准备好了应急抢修材料和安全工器具,但这一次始终没派上用场。从1月24日第二次冰冻来临到1月29日,壶瓶山供电所已经连续一个星期没有接到故障抢修的电话。壶瓶山上的电力杆塔在冰天雪地里犹如站岗的军人岿然不动。

  中东部雨雪接近尾声 未来一周低温依旧

  光明日报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袁于飞30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从1月24日起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范围雨雪天气接近尾声,预计未来半个月内中东部地区不会出现明显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但低温仍会持续一段时间。气象专家提醒,相关地区的人员要注意添衣保暖,生产方面做好大风降温天气的防御准备,交通部门要做好道路结冰应对准备工作。

  据介绍,尽管雨雪天气已经减弱,未来一段时间的低温依然不可小觑,中央气象台1月30日06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1月30日至2月5日,受频繁南下的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将持续偏低状态。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5℃~6℃。预计未来48小时,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浙江南部、江西中南部至广西东北部、贵州南部等地,-10℃线位于黄淮东部-华北北部-西北地区东部一线。

广西:17万冰灾停电用户恢复供电

  光明日报讯(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陈尤英)连日强冷空气导致广西多地出现低温雨雪天气,桂北、桂西地区的全州、灌阳、龙胜、资源、融水、三江、富川等县出现覆冰现象,造成部分供电线路和台区倒杆断线、供电线路中断。截至1月30日,上述地区受损停运累计161条电力线路,累计受影响台区2095个,受影响停电累计19余万户。

  面对冰冻雨雪低温天气,广西农投集团入冬以来就已完成防雨雪冰冻灾害专项应急预案演练,积极做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调配调运准备,及时发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蓝色预警。从1月26日起,该集团启动抗冰保供电应急预案,组织各有关所属企业全力投入抗冰保供电工作,加强对发变电、输送电设备设施及供配电线路、台区的巡查维护,发现隐患迅速修复;同时加强特巡特维,及时消除线路及杆塔上的覆冰,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抢险队累计投入抢修人员1655人次,车辆389台次,调配调运近5000万元抢险物资,全面开展抗冰保供电工作。

  截至目前,已累计恢复35千伏线路8条,10千伏线路139条,恢复供电台区1420个,已恢复供电用户17万户,其余停电用户也正在全力抢修恢复中。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31日 10版)

[责任编辑:潘兴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