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沙北头村振兴三步走

2018-02-12 03: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新春走基层·家乡新见闻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沙北头村位于山东青岛平度市仁兆镇,这个只有130户的小村庄是闻名全国的“蔬菜大户”。2017年,沙北头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销售额达到了8200多万元,仅洋葱一项,就卖了12500吨,带动农民增收2300多万元。

  66岁的沙北头村党支部书记王桂欣说,回首沙北头村十几年的振兴之路,每一步都算得上与时俱进。

  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

  沙北头村家家户户都以种菜为生,“早些年种菜,村民们都是靠天吃饭、分散经营,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收入只有几千元,穷得娶不起媳妇。”王桂欣对记者说,转变首先是从对国家政策的琢磨开始的。

  200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王桂欣说,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国家接下来肯定会鼓励农民搞新型合作社,2007年8月,“青岛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牌子就立了起来。

  “合作社成立之初,村民们毫无热情,挨家挨户做工作也没啥效果。”平度市仁兆镇宣传统战委员钟杰回忆。于是,王桂欣找到了村里的几位老党员,劝说党员先与村里签订入股、合作协议,给村民做榜样。在“党员示范田”的示范作用下,之前持观望态度的其他村民开始动心,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逐步深入人心。

  沙北头村的洋葱订单主要来自韩国、日本等地,但青岛当地的洋葱收获季主要在6月,其他时间供不上货,咋办?王桂欣又创新建立了“买中国、卖世界”的合作社模式,在云南、四川、河南、甘肃等地建立了六大洋葱种植基地,保证一年四季都有稳定供货源,洋葱出口到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出口创汇1.5亿元。

  成立农民创业园

  大田种植一年产一季,若是有啥项目能够一年产两季,产值不就成倍地往上翻?

  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功以后,王桂欣没有安于现状,他开始考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2016年,王桂欣带领村民成立了沙北头农民创业园,这次,他们瞄准了一个新的创业项目——盆景葡萄。

  2月6日,青岛的气温已降至零下十多摄氏度,走进沙北头村的盆景葡萄大棚,里面温暖如春。大棚一侧,是一排排两米多高的大盆景葡萄,虬枝盘旋,还没有发芽;而在大棚的另一侧,是上千盆的小盆景葡萄,一片片嫩叶绿意盎然。

  “经过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培育出的葡萄可以根据不同时节上市,既能观赏也能品尝。”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技术员窦泽英介绍,“这700多盆大盆景早就预订出去了,售价从八百多元到几千元不等,今年5月交货,客户主要来自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种一亩蔬菜一年能有3万元的收入,而盆景葡萄的引入,直接将土地收益增长到了每亩30万元,这就是高端农业的魅力。”王桂欣说,沙北头农民创业园现在已经拥有千亩示范种植基地和盆景葡萄工厂化生产基地。目前,园区已入驻11家创业实体,安排就业岗位106个,全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成立“庄户学院”

  “我自己是农民出身,我了解农民在想些什么。”王桂欣说,要想真正让农民发家致富,首先要改变他们落后的传统思想,其次是增强农民创业创新的本领。2016年,在原来“农家学堂”的基础上,沙北头村“庄户学院”成立了。

  除了定期请外来的专家教授讲课,“庄户学院”还从种植大户、蔬菜购销大户等能人里选拔出本土老师。66岁的王财瑞就被推选为“洋葱师傅”,他一亩地能种出22000斤洋葱。“按照‘洋葱师傅’的种法,一亩地能多产5000多斤,俺们就得跟着学!”村民王留涛说,这个冬天,除了学习洋葱种植,他还在学习葡萄栽培,准备发展盆景葡萄。

  不光学技术,“庄户学院”还是思想传播的阵地。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庄户学院”把党课直接搬进了葡萄大棚里,通过理论宣讲,培养新时代农民。“土地到期后再延包三十年的政策让村民们吃了定心丸,从去年11月开始下手干,全村又新建了5个葡萄盆景大棚,还预留了4个大棚的土地准备今年开春建。”王桂欣说,截至目前,“庄户学院”已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500多个,同时帮助全镇50多个贫困家庭实现脱贫致富。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12日 01版)

[责任编辑:孙满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