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太行老区的“公交列车”

2018-02-15 02: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新春走基层·温暖回家路

  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  

  2月12日,农历腊月二十七。早上9点15分,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火车站的站台上,52岁的列车长刘立新和前一天值乘的列车长李卫军完成了8171次列车的运行交接手续,正式开启了一天的“幸福之旅”。

  “为何说是‘幸福之旅’?”刘立新解释说,这一趟他总会遇到几个老熟人,能和熟人拉拉家常就是幸福生活。

  这趟只有3节车厢的绿皮火车,是山西最短、最慢的火车:165公里路程,要走5个多小时,停靠21个车站。同时,这也是一趟方便太行山革命老区人民出行的“公交列车”,全程票价只要10.5元。

  9点25分,列车缓缓驶出车站。“今天乘车的人不多啊。”看到3节车厢总共也只有六七十位乘客,记者开始与刘立新交谈起来。“平时也就这样,一遇到雨雪天气就多了。”刘立新介绍说,近些年,太行山区的公路交通变化很大,不仅修通了高速公路,水泥路也实现了村村通,铁路沿线群众出行选择多了,乘客自然就少了一些。但这趟车停站多、票价低,仍然是不少群众走亲戚、赶集、外出办事的首选。

  1993年5月1日是这趟列车首次开行的日子,刘立新当天就是车上的售货员。他说,当时列车挂的是两节客车一节货车,每当停站,就是他最忙碌的时候,车站职工和周边群众总会围上来“抢购”米、面、油、菜等生活必需品。“那时,我每天都会手握‘巨款’。”刘立新解释说,一趟走下来少时可卖一千多元,多时可达两三千元。这对一个月只有百十块工资的他来说,的确称得上是“巨款”了。刘立新说,列车售货一直持续了9年,极大地方便了沿线群众的生活。

  列车开行24年,刘立新在车上值乘了24年,对沿线群众生活的巨变他感受最深。下午2点50分,列车到了终点长治市襄垣县大平站。休息的一个小时中,刘立新带着记者走进紧邻车站的马季珍大娘家,来给老两口拜年。刘立新说,列车开始运行时是第一天下午发车第二天返回,他们在马季珍家里租住了好几年,与这家人的感情很深。看到刘立新进了门,马季珍老人很是高兴,拿出一簸箕红枣核桃不停地让多吃点儿,说:“现在日子好了,啥也不缺了。”刘立新介绍说,如今老人的两个儿子都在外搞运输,老两口在家种地养羊一年都能收入十几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列车返回时,在榆社站,记者又遇到了上午乘车进城置办年货的裴苗菜老人。他是这趟“老爷车”的忠实旅客,上午他花两块五毛钱进了城,采购了近5个小时,下午又坐上了这趟回家的列车。“这趟车,不仅咱自己坐,就连两个儿子在县城上高中时,往返也一直坐。”老人说,如今孩子们家里都有车了,但他还是愿意坐这趟车,因为有感情。

  晚上9点,列车返回榆次站。几分钟后,乘客和列车员都下车回家了,然而刘立新却还要在车上值一个晚上的班,及时为锅炉添煤,确保车厢温度保持在17摄氏度以上,为的是给第二天乘车的人一个温暖的环境。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15日 04版)

[责任编辑:孙满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