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年画之乡景色新

2018-02-18 03:2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桃花坞年画: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春节前,江苏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社长华黎静忙碌异常,网上订单每天都要出一两百件,以门神类、喜庆吉祥类年画为主打产品。

  桃花坞是苏州美丽的地名,明朝弘治年间,桃花坞住进才子唐寅,他以卖画为生,后成为名传千古的大画家,其所作一首《桃花庵歌》,使桃花坞随之扬名。

年画之乡景色新

莲生贵子(桃花坞年画)

年画之乡景色新

赵公明(桃花坞年画)

年画之乡景色新

燃灯道人(桃花坞年画)

  自明代晚期至清代中期,苏州城西北角的阊门至桃花坞一带,便是工艺品和出版物的产销中心。明代晚期,苏州的雕版印刷已在国内享有盛名,作为吴门画派、吴门书派所在地,苏州刊刻和印制的书籍插画、画谱、笺纸,以秀丽典雅的风格名噪一时。据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版画绘画藏品部学者王小明介绍,姑苏版画在清代初期便以贸易的方式传播到欧洲,彩印的宛如没骨画法的花鸟画,艳而不俗,令人耳目一新。

  康熙晚期,在苏州兴起和制作仿铜版画的套色木刻水印版画,名为“姑苏版”,远销海外。经雍正至乾隆,苏州套色木刻水印版画发展到鼎盛,无论刻印技法和画面的篇幅规模,都达到了套色木刻的极高水平。不久前举行的“中国·苏州首届国际木版年画展”上,来自英国、日本、韩国、越南和国内的木版年画一线鉴藏家与博物馆专家以及各地区的传承人,带来了400多幅藏品,其中有30多幅姑苏版珍品。苏州藏家周小勤通过拍卖所得的乾隆时期孤品《丹凤朝阳》便是姑苏版年画的经典代表作。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俱兴。1956年,王荣兴、朱荣记、朱瑞记三家年画作坊合并,组成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对年画旧版进行整理,恢复年画生产,并尝试在创作中加入新内容。1959年,由创作设计人员和工艺匠师组成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成立。专业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相结合,由画家吴木、杨云清、凌虚等人创作画稿,刻工许良辅、叶金生等人刻制,留存的代表作有《猎人欢》《庆丰收》等。

  1979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得到恢复,由艺术院校培养的年轻美术家成为新年画的主要设计者。他们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并能吸收传统年画的装饰手法,其作品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多样。经过20多年的稳定发展,桃花坞新年画的创作出现了新的高潮,形成了苏州水印套色木刻新年画的鲜明特色:人物造型雅致秀丽,色彩喜用对比鲜明的桃红和翠绿色,画面中主题形象突出,陪衬的景物具有装饰性,充满热烈喜庆的气氛。其间涌现出一批设计和刻印桃花坞新年画的杰出人才,其中美术家张晓飞、王祖德分别被评为中国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德还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刻印匠师房志达、叶宝芬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新年画作品,成为桃花坞年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2001年划归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后,该学院将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引企入校,建立“大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房志达等老师,开设年画研修班,遴选有志于从事非遗传承的学生加以培养,如今已形成4代共8位传人的人才格局。此外,学校还把非遗元素融入广告设计、陶艺、服装设计、装饰艺术等多个专业中,在教学中迸发创意和灵感,回到年画社进行文创产品开发。该学院院长范卫东表示,将继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的新路径,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当下”。

  杨家埠年画:在“抱朴守拙”中创新前行 

  潘月杰

  随着《杨家埠木版年画历代古版孤本全集》在京东众筹上线,杨家埠木版年画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开始通过互联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杨家埠,全国主要木版年画产地之一、潍坊风筝的发祥地,素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个个擅扎鸢”的美誉。杨家埠木版年画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画之乡景色新

迎春(杨家埠年画)

年画之乡景色新

闹新春(杨家埠年画)

年画之乡景色新

美丽乡村收获(杨家埠年画)

  据杨家埠村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杨氏先祖杨伯达自四川梓潼县“奉命”移民到山东,初到潍州崇道乡寒亭社浞河西岸下店村定居,后因水患复迁西埠另立新村,以方位、姓氏、地形命名为西杨家埠,习惯上称杨家埠。年画的技艺,就是那时随着杨氏先祖一同迁入了潍坊寒亭。传统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作,多为艺人自画、自刻、自印。清咸丰年间,天津杨柳青半印半画年画传入,逐步与杨家埠年画相融合,拓展了杨家埠年画的创作风格和品种。

  杨家埠木版年画植根于民间,土气但绝不俗气,长期以来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构图饱满、匀称,造型夸张、朴实,线条简练、流畅,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杨家埠木版年画分钩描、刻版、印刷3道工序,制作方法看似简单,但每道工序又有不少细节。从描线稿、配色到画版的选材、聚缝、刻版,再到套印、点胭,每一步都有很多讲究。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再在朽稿基础上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工序,方可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这其中最难的要属雕刻木版,刻版分为线版和色版,年画有几种颜色就要刻几块色版。

  如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通过“互联网+”与天猫、京东等资源品牌整合营销,销往海内外。据统计,杨家埠村每年可生产年画2100多万张,销售至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开始寻求创新突破:杨家埠新年画结合时代特点歌颂盛世,Q版年画在年轻人之间传播,抱枕、雨伞、T恤等文创衍生品受到追捧。

  为传承发展杨家埠木版年画,杨家埠所在的寒亭区设立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传习所”,鼓励、支持传承人收徒授艺,当地的中小学校也开设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相关课程。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18日 04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