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2018-03-05 08:0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代表委员面对面】  

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安徽省舒城县棠树乡的广阔田野。新华社发

乡风文明助力乡村善治

——访江苏省徐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铁根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作为农业经济总量位列江苏省第一的农业大市,徐州市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江苏省徐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铁根代表表示,徐州正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努力走出一条乡村善治之路。

  现代农业,是夯实农村发展的基础。“这其中,发展产业是重点。”周铁根代表介绍,以徐州市睢宁县为例,该县通过土地流转,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农民以地入股到村集体合作社,形成了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进而带动了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工业化的进程。周铁根代表说,以睢宁为样板,徐州将突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乡村振兴,提高农民收入是根本。”周铁根代表说,徐州坚持把促进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深入实施富民增收“八项富民”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巩固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同时,积极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和空间。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考察时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也是体现乡村善治的重要方面。”周铁根代表说,总书记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指示为徐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更加具体化的根本遵循。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徐州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文化自信。

  周铁根代表认为,在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农村还要保留原有的传统文化和生态。“我们要在保持传统生态和文化的情况下,通过现代的生产方式使农民生活富裕,在文化建设和村庄治理的过程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周铁根代表说。

精准扶贫还需防止返贫

——访四川省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曾卿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精准扶贫不能只盯着脱贫,防止已经脱贫的群众返贫,同样是需要啃下的一块‘硬骨头’。”四川省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曾卿代表认为,精准扶贫要将巩固成果与继续攻坚摆在同等重要位置。

  “广安脱贫攻坚取得了不小成绩,四川首批5个摘帽县,广安就占了3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3%。”曾卿代表说,我们在为此点赞的同时,不能忽略一个严峻现实——那些摆脱贫困的群众,会不会返贫?有多少人返贫?“要用切实措施和制度保障解决这一难题。”

  “防止返贫也是精准扶贫的题中应有之义。”曾卿代表认为,精准扶贫必须将巩固成果与继续攻坚相结合。近年来,广安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同时,始终将巩固成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起“十看五帮三机制”,对已脱贫的贫困户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预警”,做强产业基础促增收,织密民生保障网再帮扶。

  截至目前,广安市已对2014年以来所有脱贫群众开展回头看,针对各种返贫原因精准制定回头帮措施,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曾卿代表说:“我们通过对所有贫困村全域规划,已形成万亩以上农业示范园区23个,贫困地区土地流转达20余万亩,3743户11136名贫困群众获得稳定的财产性收入。”

贫困人口应有大病保障

——访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尚红委员

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尚红委员认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要更多关注农村贫困人口重大疾病问题,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她建议,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工作支持力度,提高保障水平,减少农村贫困患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支出。

  通过调研,尚红委员发现,国家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以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从2016年的43%下降到2017年的19%。启动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以来,累计救治食管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等大病47.6万人次,救治率达到85.6%。但是她认为,罹患重大疾病的贫困户依然是脱贫工作的难点。

  “继续提高贫困患者基本医保保障水平是首要问题。”尚红委员认为,目前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住院起付线、封顶线限制,门诊费用保障水平低、医保报销项目限制条件较多等问题,这些费用即使有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也不能有效保障。因此,她建议,基本医保向贫困患者倾斜,进一步降低起付线,取消封顶线,提高门诊保障水平。同时,应深入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费用采取按病种付费的方式,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按照比例对单病种费用进行保险。对于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建议由民政部门给予补助。此外,应加强对地方大病集中救治工作的指导,扩大病种覆盖面,及时跟进政策,确保集中救治患者获得相应保障和救助政策。

特色小镇点亮农村新貌

——访河北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杨玉成委员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陈元秋

  提起发展特色小镇,河北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杨玉成委员的建议非常实在。

  “一是要强化顶层设计。”杨玉成委员说,各地要对有一定产业基础、有望建成特色小镇的,做好培育工作,对列入创建名单的要重点支持、重点推动。

  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杨玉成委员认为,应聚焦先进技术、新兴业态,引进创新力强的领军型团队和企业,建设高端产业特色小镇,还要突出特色,坚持“一镇一业”“一镇一风格”。

  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杨玉成委员表示还要加强政策扶持,“一是创新融资机制,用市场化手段创新投融资机制,吸引和撬动民间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二是建议加大财税支持,对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区域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财政部分,建议适当返还给特色小镇所在地,专项用于特色产业培育和扶持企业发展支出”。

  对于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杨玉成委员也提出建议,既要防止“房地产化”,还要防止“百镇一面”,突出培育每个小镇的特色,防止同质化竞争。杨玉成委员说:“要防止一哄而上搞特色小镇,有的还不具备发展条件,应待条件成熟时再逐步有序推进,不可操之过急。”

一江清水折射产业升级

——访湖北省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湖北省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代表在驻地报到后,立即着手整理他准备提交给大会的关于《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宜昌,是长江中下游的起点之城,三峡工程所在地,这座城市的发展“颜色”会直接影响长江的生态。“宜昌市委、市政府必须以实际行动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定不移地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张家胜代表说。

  2017年9月,宜昌出台《关于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的意见》等文件,制定3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3年内全市“关、转、搬”134家化工企业,实现宜昌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装置基本“清零”。截至目前,宜昌市已累计依法关停了25家化工企业,其中就有一批纳税过1000万元的企业在内。

  “如此大的动作并不意味着一关了之,更重要的是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张家胜代表表示,宜昌市委、市政府思路明确,实行“一企一策”,落实扶持政策。既做减法,也做加法。与此同时,编制《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化工产业项目入园指南》,将现有的10多个化工园区,分为优化提升区、控制发展区、整治关停区、禁止发展区,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

  张家胜代表介绍,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宜昌产业格局悄然变化,生态状况明显改善。2017年,化工产值占工业比重由2016年的30.6%下降到19.8%,精细化工占化工产值比重提高到20.3%;长江、清江等重要河流国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高3.2个百分点,宜昌的天变得更蓝、水变得更绿,在生态环境上,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乡村振兴需要农科人才

——访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振男

  对乡村振兴,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代表关注了很多年。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作用,张宪省代表有自己的思考。今年,他带着这方面的建议参会,发挥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职责。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张宪省代表表示。怎样吸引更多学生学习农业知识,如何保证培养出来的农科人才不流失,张宪省代表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是调整招考制度,建议实施免费农科生计划。二是实施订单式培养,地方政府需要什么样的农业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三是在人才选拔时对农科生有倾斜政策,如选调生、公务员招录等。

  “高校应该静心育人,忌浮躁和急功近利。我建议高校能够明确职能定位,给社会提供优质的育人服务。”张宪省代表说。近年来,学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山东农业大学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拓展了许多学科,涉及食品科学、物联网、大数据等发展较快的领域。

  针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不足的问题,张宪省代表通过实地调研,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他说:“政府主导+高校科技创新+企业经营科技成果的模式是比较理想的状态。科技成果交由企业进行运作,可以充分利用市场资本,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张宪省代表表示,当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越来越多并且实现转化,人们对农业的依赖性将进一步增强,农业专业人才队伍也将不断壮大。

  张宪省代表说,这是他第一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履职,他将多与其他代表沟通,更好地传递民声民意。

[责任编辑:孙宗鹤]

[值班总编推荐] “猪进人退”,敲响警钟

[值班总编推荐] 校园有“戏”,搭建育人“大舞台”

[值班总编推荐] 【光明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