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习宪法知识 增强发展信心 共建美好生活

2018-03-13 05: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学习宪法知识 增强发展信心 共建美好生活

——各地干部群众热议宪法修正案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周世祥

  3月11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铁干里克镇铁干里克村海里且木汗·尼亚孜家里电视前面坐满了人。当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获得通过后,大家都兴奋地鼓起了掌。海里且木汗·尼亚孜走到自己结亲对象赵天杰面前说:“此次修宪,在对民族关系的叙述中写入‘和谐’一词,意义深远,也为我们结成的亲戚关系,亲上加亲。”她的话音刚落,赵天杰回应说:“我们生活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对和谐的民族关系体会最深。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是最好的。”

  家住昌吉回族自治州阿什里乡的张峰也在关注两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通过。这位创办了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人,自1998年来阿什里乡创办了奶牛养殖合作社后,就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牧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张峰深情地说:“阿什里乡的牧民对我很信任,把土地承包给我,等到年底才问我要租金,最多的时候一年承包过1000多亩地。如果没有各族牧民对我的信任和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今天得知此次修宪将‘和谐’写入民族关系,我非常高兴。因为经历告诉我,和谐,就是没有隔阂,就跟一家人是一样的感觉。现在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着怎么回报这块热土和这些亲人们。”

  阿什里乡红沟村牧民沙吾来提·艾克拜尔说:“张峰带领我们成立合作社后,我家5头奶牛一个月可以拿到1500元的收入。而我在合作社里养奶牛还有3000元的工资,这样和谐的关系,我们早就建立起来了。现在宪法修正案中民族关系加入了‘和谐’一词,让我们感觉到特别亲切,获得感特别强。”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军表示,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我们身边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同胞共同工作生活。多少年来,我们同吃一锅饭,同饮一河水,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大家都是团结的、平等的、互助的。现在,宪法修正案在民族关系上加上“和谐”,就是把它放到更高的地位来要求和强调,以后我们一定会更团结更和谐,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宪法知识 增强发展信心 共建美好生活

湖北十堰市,游人在观赏樱桃花。光明图片

  “给茶农吃了定心丸”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通讯员 祝有慧

  阳光和煦,春色满园。3月12日清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凌春茶叶集体经济示范基地,早起的茶农们一边护理春茶,一边讨论着全国两会传来的“好声音”。

  “我们每天都自觉关注全国两会新闻。特别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新发展理念正式写入宪法,和我们基层群众息息相关。”凌云县泗城镇陇照村党总支书记万崇尚说,新发展理念给茶农吃了定心丸,“我们凌云白毫茶产业发展又迎来了大好春天。”

  2014年,万崇尚当选陇照村党支部书记后,组织全村200多户群众,成立了茶叶生产合作社,将企业的8000余亩茶园无偿分配给贫困户自主经营管理,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并按照市场价格回收鲜茶,走出一条“企业+基地+农户”三方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道路。2016年带动222户贫困户实现脱贫,2017年又有370户贫困户1480人脱贫奔小康。

  “这些年,我们都是新发展理念的受益者。”去年通过种茶脱贫的茶农罗宗说,“新发展理念写入宪法,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明了、信心也更足了。”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昔日“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凌云白毫茶逐步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畅销东南亚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地区,还签订了出口协议,实现订单化生产,茶农收入与日俱增。“过去我们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今有了宪法的保护,我们将茶园无偿给贫困户经营的模式将继续保持长期不变,要让更多群众共享凌云白毫茶产业发展的成果。”万崇尚说。

  一片茶叶,见证了新发展理念在凌云县落地生根的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坚持把生态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活低碳化,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重点推进有机茶、有机山茶油等产业发展,助推生态富民,2016年以来实现2.6万人脱贫。”凌云县委书记伍奕蓉说。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伍奕蓉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让新发展理念在基层开花结果、惠及千家万户,走出一条具有凌云特色的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幸福指数高的绿色转型、绿色发展之路。”

  “这是我们大家伙儿的期盼”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在国家的根本法中加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引导群众崇德向善,不仅能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更能从道德高度引导村民见贤思齐,传播社会正能量。”正与几位党员群众商讨家风村风展事宜的山东省高唐县和睦王村党支部书记殷庆波,跟记者谈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连连竖起大拇指点赞:“这是大好事!也是我们大家伙儿的期盼。”

  殷庆波的话,代表了山东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声。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孟故里的山东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通过各种有效载体融入社会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走进滨州市惠民县何坊街道,漂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文化墙引人注目,学校、社区门口的电子显示屏上正循环播放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

  眼下,何坊街道正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我们利用文化墙、电子显示屏、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种载体、手段,常态化展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读书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人知人晓’向‘人信人守’转变。”何坊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学勇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我们将紧密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整合各类文化活动资源,建好管好用好社区农家书屋,使大喇叭响起来,让社区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活起来,建起社区道德讲堂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当中。

  济宁是孔子、孟子、颜回、曾子、子思的故乡,文化地位特殊、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济宁任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米怀勇表示,在宪法中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意义深远。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今后,我们将坚持以文化人,提升公共文化事业水平,深入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任城历史底蕴、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相结合的文章。坚持以文惠民,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建设任城文化艺术中心,扎实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年内完成100个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升级建设和100个文化广场建设,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米怀勇说。

学习宪法知识 增强发展信心 共建美好生活

江苏扬州市,市民在种植果树苗。新华社发

  乡村振兴战略 法治保障更有力了

  光明日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科长、官立堡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吴书香第一时间接受了记者采访。她说,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执政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也顺应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期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法治保障。

  吴书香是沈阳师范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深入到农村基层,至今已是第十个年头。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她对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尤为关注。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有利于凝聚和团结广大干部群众,有利于统一思想,并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吴书香说,“我正在和身边的村民一起阅读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是发扬民主的体现,给广大农民群众吃了定心丸,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吴书香告诉记者,这些年,村子里在水稻种植上早已告别了人工劳作的模式,利用各项好政策组建了农机合作社,现在有农机具上百套,价值上千万元,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现在我们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水平,确保种出健康、绿色的农产品。同时,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长产业链,不卖水稻、不卖原粮,直接卖大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户增收。”

  “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也为我们村不断完善村级现代化管理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吴书香说,下一步要扎实推进村两委民主评议工作,创新村级财务的“八不”制度,即不搞假公开、不搞半公开、不搞花架子、不做两本账、不做假账、不弄虚作假、不设小金库、不欺上瞒下。同时继续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论证制度和村干部问责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村民公约印发给村民每户一份,让乡村治理依法走上民主法治轨道。

  生态环境修复 水清岸绿更有希望了

  光明日报记者 王晓樱

  “从收音机里听到生态文明历史性地写入宪法,这太好了!这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后我们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山会更绿。”家住海南海口市兴丹路的退休教师邓爱萍这些天一直关注全国两会的新闻。她告诉记者,自己的老家在山西,退休后来到海口养老。“以前附近的这条河又脏又臭,我和老伴都不敢来这里散步,现在你看,大变样了!水清岸绿,一点臭味也没有。”说起身边的环境变化,邓爱萍指着眼前的美舍河说。

  这条美舍河纵贯海口市南北,流经美兰、琼山、龙华三个区,全长约16公里,水域面积68万平方米。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美舍河受到严重污染,河水变得又黑又臭,成为海南省全省64条重污染水体中最难治的一条。2016年海口市启动了美舍河综合治理工程,围绕“生态修复”“服务民生”等核心理念,将水体治理融入生态修复,摒弃了传统的工程治理方式,转向岸上岸下各种要素一起整治,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美舍河的水质问题。另一方面,环保工作者通过拉网式的管网排查,共清理339个排水口,截断了每天8万立方米的污水直排。同时,退堤还河、退塘还湿,将“三面光”的硬质河床护岸改造成符合水文学、河流动力学的岛屿、滩涂、湿地,恢复河道自然弯曲,构建可呼吸的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河流的自净能力,让河流从混凝土的渠道中解放出来,重新恢复河流的生命力。

  美舍河的治理是海口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口经过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以及净化、绿化、彩化、亮化、美化“五化”工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宪法中增添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丰富和完善。像我们这里,治理终于见效果了,水不臭,还重新修了亲水栈道,我和老伴也就敢来这里散步了。”邓爱萍笑着说。

学习宪法知识 增强发展信心 共建美好生活

山东青岛市,大学生体验糖画制作等传统技艺。光明图片

  优秀传统文化 崇德向善更有遵循了

  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

  “将‘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委书记王吉敏说:“盐湖区德孝文化源远流长。在这里,做不到‘父慈子孝’的人,在群众眼里肯定不是好党员、好干部。”

  近年来,盐湖区把德孝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形成了崇德向善的好风气。王吉敏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将其写入宪法,可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我们生活在这片浸润着德孝文化的沃土上,更要学习好实施好宪法,结合自己的工作,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不比钱多比孝顺,不比家业比家风”“给父母洗一次脚,来一个拥抱,喊一声爸妈”,盐湖区龙居镇雷家坡村通过“清明德孝礼”“树家风传家训”等文化活动,让孝敬父母成为子女们“不能等、等不得”的自觉行动。

  在盐湖区东郭镇东郭村,有着52年党龄的新乡贤刘海水2006年退休后比原来还要忙碌。他先是回到村里,建起了“德孝澡堂”,凡是媳妇领着婆婆来洗澡一律免费,以此来推动村里的敬老养老风尚传承。此外,凭借一手高超的漫画创作技艺,刘海水退休12年来,先后创作了《德孝漫画进万家》《全面从严治党宣传手册》等漫画“口袋书”10种,为宣传党的政策、弘扬社会正能量出一份力。

  “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对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刘海水特别高兴。他说,只有写入了宪法,才更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人必须严格遵循的思想指针。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13日 06版)

[责任编辑:白丽克孜·帕哈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