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郑雄:给村民交一份“美丽乡村”答卷

2018-04-13 03: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最美基层干部

给村民交一份“美丽乡村”答卷

——记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湖山村党支部书记郑雄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姚亚奇

  走进今日的湖山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青瓦白墙。平坦的水泥路串起家家户户,设施齐备的双语幼儿园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通水泥路、通自来水、改造升级电网、建农民文化广场、村年收入稳定在80万元左右、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2万元……这些都是郑雄当选为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湖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交给村民的答卷。

  “我们以前是最穷的村,现在,在全镇都是数一数二的。”郑雄说。

  “老中青”搭配,增强“两委”班子合力

  7年前的湖山村还是一个不起眼的穷村、乱村、落后村,村民吃堰塘水、走泥巴路,选举时甚至推不出能人。而当时的郑雄已经创办了3家民营医院、1家磷矿企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近亿元。看到村里的状况后,郑雄心情沉重,他暗下决定,只要家乡需要,他愿意回村为湖山的乡亲们做点事情。

  2011年11月,郑雄参加了湖山村两委选举,高票当选为湖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郑雄回来了,回到这个没有一米水泥路、欠近百万元外债的贫困村。不做大老板,却干起了贫困村的支书。村民们不禁对他产生了“是想圈地赚钱,还是想作秀赚名”的质疑。面对质疑,郑雄当众向大家承诺:“自己不拿村里的一分钱工资,村里公益事业不要村民出一分钱。”

  要做事,得先有一帮子带头做事的人。来到湖山村,郑雄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村里组建一支强有力的“两委”班子。

  经过54名党员反复斟酌、20多名村民代表反复讨论以及村民大会投票,村里最终确定了用“三个三分之一”原则配班子,即本村选的干部占三分之一,聘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占三分之一,聘请大学生占三分之一。“老中青”结合的新班子既拓宽了选贤任能渠道,又消解了村内宗派势力,增强了班子合力。

  确定“村富带民富”的新农村建设思路

  为了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从当选到上任的3个月里,郑雄走遍了湖山村的每一块土地,走访了每户家庭,自费考察了全国17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他发现这些村的发展模式“有的学不到,有的学不得,有的不能学”。于是,他下决心探索一条自身造血、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如果村集体不行,一个村有9个亿万富翁也富不起来;如果村集体好,哪怕富得慢一点,村里是和谐的,老百姓是安宁的。”经过反复思考,郑雄确定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富带民富,村、民共富”的新农村建设思路。

  从2012年春开始,郑雄结合湖山村的实际情况进行“三资”清理。这次清理,涉及到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难度极大。郑雄的表哥占用村集体土地8亩多,执意不上交。他放出狠话说:“只要他郑雄敢来收,我就不认他这个亲戚,永远不来往。”最后,郑雄请80多岁的老父亲出面,才做通了他的工作。这件事在村里传开后,大家纷纷让出自己占有的开荒地,有的还主动找到村干部登记。

  “为清理集体资产,村里请来了法律顾问,打了10多场官司,甚至把巡回法庭搬到了村里。”郑雄说。到目前为止,全村依法解除了50多份不公正、不公平、不公开的合同,清收集体资金30余万元,村集体土地1000多亩。

  “再用4年,要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

  “湖山村要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发展集体经济。”郑雄说。湖山村先后引进9家大小企业落户,涉及高效农业、观光旅游、农副产品加工、来料加工、精品水产养殖等项目。

  村里还引进了三个民生服务项目:老年公寓、液化气站、幼儿园。企业在湖山村安家落户,村民就近在企业上班,使湖山村实现了“农民变居民、村民变工人”。引入的企业不但增加了湖山村的集体收入,也激发和带动了湖山村人的创业热情。近几年全村在家创业的农户达到了30多户,一批农家乐、家庭旅馆、手工作坊兴起。短短几年内,湖山村偿清了所有债务,村集体年收入稳定在80万元左右,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

  村集体有了钱,怎么花成了全村上下关注的焦点。在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学习考察的基础上,郑雄请来了华中农业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专家为湖山村制定出一套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村里先后建起了占地100亩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院校专家科研培训中心、文体活动中心。2017年,村里还建成了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双语幼儿园,并且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减免30%的学费。

  2017年,郑雄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现场聆听了十九大报告。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郑雄说:“再用4年的时间,到2022年,湖山村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绿色基地科技化、自然风光田园化、人居环境社区化,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13日 05版)

[责任编辑:白丽克孜·帕哈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