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壮美哉,胶东红色文学

2018-04-20 04: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文学时空】

  作者:郝朝帅

  在胶东大地,红色基因注入人们的血脉代代相传。

  许多人可能并不熟悉新中国成立前胶东子弟兵东北剿匪的具体过程,但知道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的英雄事迹,据此改编的电影《智取威虎山》和同名戏曲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许多人可能也不了解抗日战争中胶东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但是无法忘记冯德英的小说《苦菜花》与同名电影中以仁义嫂等为代表的胶东女性群体形象,她们永怀红色革命的坚强意志,不畏牺牲。《林海雪原》《苦菜花》同属于胶东红色文学中的代表作,然而胶东红色文学中的其他代表性作家和作品,却因种种原因,不为人们所了解,甚至被淹没在历史的风烟中。但是,正如我们不会忘记胶东人民在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中做出的贡献和牺牲,胶东红色文学作为一道壮丽的文学风景,正逐渐得到深入挖掘并进入人们的视野。

  陈爱强、张清芳合著的《胶东红色文学研究》一书,不仅为“胶东红色文学”正名,更是细致梳理了其从“五四”文学革命直到当下时代的不绝脉流。作为一本兼顾史实性和学理性的作家作品研究,本书的面世,可谓当代红色文学与地域文学双重意义上的可喜收获。

  胶东地区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有数不清的优秀儿女被关注时代命运、弘扬英雄主义的红色文学所感召,毅然投身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也正因为长期处于战争环境的颠沛与残酷,很多在当时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学资料因毁于炮火而彻底散佚,或因其他原因深埋于历史的河床中不得重新面世。特别是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大批优秀作品,因为缺失严重,在既往的研究成果中都较少提及。《胶东红色文学研究》的可贵,主要在于对胶东红色文学的抢救性增补性整理。40年代非常繁盛的红色戏剧在胶东红色戏剧运动的背景下,作为胶东红色文学的核心部分,第一次被浓墨重彩地发掘与评析;在人们熟知的曲波、峻青、马少波、虞棘等名家之外,另外一些重要作家,如张弓弩、董均伦、申均之、包干夫等人的创作也得到足够的重视;著名戏剧家马少波在诗歌方面的丰富成果被重新钩沉……本书在这几方面所做的工作都是开创性的。尤为令人感动的是,本书于重重史料中复现的,不仅有当年的文学文本和作家创作历程,更包含许多烽火年月的历史场景、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加之许多作家本身就是坚定的革命家,其文学生涯同时也是一个革命者为了民族解放而牺牲自我、无悔奉献一生的写照。当我们了解了这些之后,不禁发出赞叹:壮美哉,胶东红色文学!

  《胶东红色文学研究》还提出了一些全新而大胆的结论:“以传统京剧为主要表演形式的‘红色戏剧’在胶东地区这块热土上繁荣发展起来,在艺术成就上反而超过了小说、诗歌和散文这三种类型”;“在胶东红色革命战争背景下进行的京剧改革创新活动,显然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样板戏积累下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和表演经验……胶东红色戏剧家的作品则可以看作是京剧样板戏的一个艺术源头。”这些全新的论断也是这部著作的出彩之处,必将为胶东红色文学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指引。

  我们相信,随着胶东红色文学的相关材料被继续发现和挖掘,成果会越来越丰厚。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胶东红色文学的创作和研究也必然更加根深叶茂。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20日 15版)

[责任编辑:李伯玺]

[值班总编推荐] “猪进人退”,敲响警钟

[值班总编推荐] 校园有“戏”,搭建育人“大舞台”

[值班总编推荐] 【光明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