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红楼梦》是一部天下奇书,包罗万象,书中一座大观园占尽风流,山水亭榭美不胜收。自清代中叶以来,至少有十余座南北园林被推测为大观园之原型,颇有“天下名园归大观”之势。
北京半亩园是清代中后期帝都最负盛名的私家园林,与《红楼梦》也略有些渊源,值得一说。
《鸿雪因缘图记》中的潇湘小影
半亩园位于北京东城弓弦胡同(今属黄米胡同),清初为陕西巡抚贾汉复的宅园,传说其中的假山出自江南著名文人李渔的手笔。之后花园辗转易手,景致大半荒废。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任江南河道总督的满族显宦麟庆出资买下这座宅园,重加修葺,使之重新焕发光彩。再后来又经历各种沧桑演变,颇有传奇色彩。20世纪80年代初,此园被拆除殆尽,只留下东侧的宅院。
清代孙温绘《红楼梦》“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插图
麟庆出身于满族世家完颜氏,祖上屡次出任高官,但并无爵位,远没有《红楼梦》中贾家那样显赫,也从未有女儿像元春那样进宫为妃——光绪年间清宫挑选秀女,麟庆的孙女曾经备选,结果没选上,女孩的哥哥特意写了首诗庆贺,题目叫“贺大妹撂牌子”。
半亩园的宅院和花园加在一起面积不过9000平方米左右,只及《红楼梦》荣宁二府和大观园的零头,二者实在难以相提并论,但依然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曹公并未说明大观园所在的京都究竟是哪里,所描述的园林格局弘敞端庄,偏于北方风格,局部又可见若干江南园林的特点。半亩园本身也是一座北方园林,有明确的中轴线,方位取正,却也同样融入若干江南园林的手法,曲折婉约,富有书卷气。
、
《鸿雪因缘图记》中的海棠吟社
大观园原是迎接贵妃省亲的别墅花园,其中最核心的建筑是巍峨的正殿,元妃亲笔题匾曰“顾恩思义”,又题对联:“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表达的完全是忠君感恩的思想。半亩园最重要的建筑是正堂,名为“云荫堂”,所悬对联为“源溯白山,幸相承七叶金貂,那敢问清风明月;居邻紫禁,好位置廿年琴鹤,愿常依舜日尧天”,意思是说其家族源自长白山,世代深受皇恩,不敢风流自赏,现在园址临近紫禁城,希望能永久地托庇于圣上的荫护,其含义与大观园正殿之联如出一辙。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到一座滴翠亭:“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栏,盖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北京半亩园中有一座玲珑池馆,麟庆的后代专门做过改造,也是位于水池中央,四面设游廊,与大观园滴翠亭颇为相似。
此外,半亩园以丰富的收藏见长,堪称一座琳琅荟萃的私家博物馆。最北侧的书房名为“嫏嬛妙境”,收藏了8万多册珍贵图书,其名让人联想起大观园牌坊上原题“天仙宝境”四字,都是以仙境自比。
麟庆的母亲恽珠夫人出身于江南文化世家,是大画家恽寿平
的族孙女,本人精通诗文书画,文化修养很高,有诗集《红香馆诗草》、医书《鹤背青囊》以及《百花手卷》《金鱼紫绶图》《锦灰堆图》《多喜图》等画作传世,还编撰了《国朝闺秀正始集》《国朝闺秀续集》《兰闺宝篆》等书。麟庆从小随母亲读书,督促甚严,受益终生。
半亩园玲珑池馆旧影
红学家朱南铣先生考证恽珠是一位《红楼梦》爱好者,并与《红楼梦》续书作者高鹗家族有所交往。恽珠诗集以“红香馆”为名,恰与大观园怡红院旧额“红香绿玉”相重。她写过一组《戏和大观园菊社诗四首》,分别题为“种菊”“咏菊”“画菊”和“簪菊”,仿《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宝玉与众姐妹结诗社作菊花诗。她所编《闺秀正始集》收入高鹗之女“红楼外史”高仪凤为其《红香馆诗草》所题之诗,还收录了多首其他清代女性诗人吟咏《红楼梦》的作品。麟庆深受母亲熏陶,对《红楼梦》自然也应耳熟能详。
麟庆获得半亩园并重修时,其母早已去世,无缘得见。园中一处书房定名为“凝香室”,房间里专门收藏恽珠的诗文和画作,麟庆本人诗集随之题为《凝香室诗存》,以纪念母亲的“红香馆”。除此之外,园中有两处景致似乎直接受到《红楼梦》的影响。
一处是潇湘小影,在海棠吟社的西边,种植了一片竹林,还竖立了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成亲王永瑆所书“潇湘小影”四字。此处本是园中旧景,麟庆特意加以修复。《红楼梦》中黛玉所居庭院名为潇湘馆,也以竹子著称,而且黛玉别号为“潇湘妃子”。此处竹子品质上佳,宣统二年(1910)大臣端方在园中小住,后来将潇湘小影的竹子和牌坊都移走了。
另一处是海棠吟社,是麟庆新造,位于前院西部,面东而立,与曝画廊共同组成了一个小三合院,院子中央种了两株海棠,院北的墙上,开了一个月牙形的偃月门。《红楼梦》中宝玉所住的怡红院的“怡红”二字就源自院中的一株海棠,后来贾芸又送了两盆白海棠,探春发起诗社,定名为“海棠社”——与“海棠吟社”只有一字之差。
这两处小景分别与《红楼梦》中男女主人公的居所有所关联,恐怕未必完全出于巧合。
众所周知,《红楼梦》最珍贵的脂批抄本是“甲戌本”,书中第二十八回后有一处濮文暹、濮文昶兄弟所写的题跋:“《红楼梦》虽小说,然曲而达,微而显,颇得史家法。余向读世所刊本,辄逆以已意,恨不得起作者一谭。睹此册,私幸予言之不谬也。子重其宝之。青士、椿余同观于半亩园并识,乙丑孟秋。”
《红楼梦》甲戌本题跋
这里的“乙丑”指的是同治四年(1865),麟庆已经去世,半亩园的主人是其长子崇实,濮文暹(字青士)曾经在此担任家塾教师。这段题跋语焉不详,但有红学家据此推测“甲戌本”或许是当年麟庆的旧藏。
红学界和园林界一直热衷于讨论大观园的原型,却长期忽略了另一个问题:清代乾隆以后,《红楼梦》流传极广,家喻户晓,对现实世界的造园很可能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值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