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对外开放新征程】
今年以来,中国能源产品进口量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进口天然气2061万吨,同比增长37.3%;进口原油1.1亿吨,同比增长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国,对外开放加快推动了我国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未来,能源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将对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保障能源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为全球能源发展和转型提供重大机遇。
深化国际合作助力能源结构优化
天然气是优质清洁能源。去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天然气消费显著增长。为弥补供需缺口,并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中国从土库曼斯坦、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进口天然气94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1%。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保障供应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能需要转变,由人民群众“用得上”向“用得起”“用得好”加快转变。
“在我国能源领域,资源供应不平衡不充足的问题表现明显,通过国际合作来补充国内消费需求缺口较大的资源势在必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景春梅说。
我国是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扩大开放对于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意义重大。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说,由于资源条件有限,完全靠自有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扩大开放有利于弥补短缺资源,使优质能源供应更有保障,来源更多元化。同时,通过能源技术方面的互通有无,可以提高能源建设和运行能力。
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负责人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有必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不断拓宽能源资源进口渠道,为满足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充足、清洁的能源供应。
深化国际合作助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5月初,由中海油与荷兰壳牌各持股50%的合资企业——中海壳牌的化工二期百万吨级乙烯项目正式投产。投产后中海壳牌的产能将实现翻番,与一墙之隔的中海油炼油厂形成深度炼化一体化优势。这将更好地满足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对高端石化产品快速增长的需求,带动我国石化产业向高水平、高端化发展。
“中海壳牌化工二期项目是中海油工程建设、管理能力和壳牌化工高端技术结合的典范。我们有信心将该项目建成国际最好的化工项目,为市场生产更多更好的化工产品。”中国海油炼化公司总经理何仲文说。
深化国际合作是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负责人表示,能源外资企业在我国能源项目投资、设计、建设、施工、管理和经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外开放加速了中国能源行业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与有关国家建立了56个双边能源合作机制,参与了29个多边能源合作机制,签署了100多份合作协议,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顺利落地,能源投资、技术、装备和服务合作水平不断提高。
“新时期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离不开国际市场。”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执行所长白俊说,虽然我们已在很多方面成绩斐然,但在能源技术、材料、装备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短板。只有扩大开放才能培育真正的竞争力,才能做到高质量发展。
深化国际合作带动全球能源发展
从去年年底以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进入全面加速建设阶段。该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将从俄罗斯引进38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对提升我国清洁能源供应量、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等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专家指出,世界各国在能源资源禀赋和产能、技术、装备发展等方面具有互补性,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能源合作将促进各国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中国能源行业对外开放也带动了全球经济和能源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良好格局,合作覆盖能源政策、石油、天然气等领域。2017年我国自美进口液化天然气151万吨、原油760万吨。今年前4个月,俄罗斯对华管输原油出口量达到1240万吨,同比增长47%。
“能源国际合作的推进,正给各方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说。
合作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和能源资源需求还将呈稳定增长势头,这为各国能源企业长期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和广阔的市场,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在能源领域,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推动能源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建设更加开放、稳定、可持续的全球能源市场。”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负责人说。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刘羊旸、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