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自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代所长)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内容非常丰富,是中国就人类和平与发展两大核心问题提出的一整套的中国方案。2014年11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在系统梳理和总结后,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了详细阐释,概而言之:一、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间关系应是包容的、互鉴的;三、树立新安全观,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四、走开放、包容、普惠、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道路;五、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交织,面临共同挑战,只能同心协力,致力于构建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来自中国的外交实践,是在历史经验基础上的“集大成者”,这里就包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中国是“上海精神”的提出者、倡导者、践行者之一,也把“上海精神”纳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使之成为中国外交理念的一部分。首先,“上海精神”二十字“真言”中,互信、互利、平等、协商是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这些原则与中国外交历来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二,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之升华为更为全面的“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其次,尊重多样文明是“上海精神”中处理不同文明关系的原则,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即不仅仅是尊重多样文明,而且提出了实现的路径。最后,谋求共同发展是“上海精神”的目标,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则将共同发展进一步升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上合组织区域目标提升为全人类目标,从阶段性目标提升为终极目标。
上合组织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试验平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与大国关系、与邻国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而上海合作组织中,这三对关系都有——俄罗斯、印度是大国;成员国都是中国的邻国,其中六个与中国接壤;上合组织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基础上,中俄关系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公认的最健康、最成熟、最稳定的一对大国关系,两国也是构建公平正义的新型国际秩序的中流砥柱。在“上海精神”指导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把曾经剑拔弩张的边境地区变成合作示范区,实现了共赢,“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在上合组织中得到了证明。中国倡导的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都在上合组织内得到体现。
上合组织是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推送平台。上合组织从加强边境地区互信开始,逐步向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稳定转型。上合组织成立以来,成员国间的政治安全互信水平前所未有,联合军演、巡边护边常态化,在阿富汗战乱不息、“伊斯兰国”肆虐等恶劣的外部环境下,本地区保持总体稳定,上合组织功不可没。但当前国际局势正处在深度调整期,不稳定、不确定性突出,上合组织最初提出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安全观已不能满足新形势需要。2014年中方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一亮相就得到了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广泛认同,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部分。今年4月,《上合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联合公报》明确提出,“加强本组织防务安全合作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安全观将继续为全球稳定与和平作出贡献。
上合组织是中国合作共赢发展理念的实践平台。在地区发展议题上,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基础上推动务实合作。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经济合作是上合组织的“三个驱动轮”之一,也取得了重大成果。中国一直是上合组织经贸合作最积极的推动者,中国提出的便利化、自由化等倡议在上合组织中都得到体现,如2017年的《阿斯塔纳宣言》中提出,“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消除现有贸易壁垒和防范新壁垒,并支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务实合作方面,中国是“发动机”。秉持正确的义利观,中方向成员国提供了大量贷款,助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完成了多年来想干而未干成的战略工程,如杜尚别2号热电站,一下子解决了塔吉克斯坦首都冬季缺电少暖的老问题。
以“上海精神”为“基因”的上合组织,是不同文明背景、不同体量国家通过互尊互信实现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范例,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平台。在17年发展历程中,各国间基本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最终也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