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察】
作者:许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室主任)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上合组织扩员后召开的首次峰会,也是习近平主席首次以中国国家元首身份主持上合峰会。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引领上合组织发展迈出历史性步伐,助力开启上合组织发展新征程,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回顾上合组织的建立发展,展望青岛开启的上合新征程,人们不难发现,成员国积极实现战略对接为上合组织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新闻中心。新华社发
首先,用共同的发展需求超越差异与分歧。从成立之日起,上合组织就凝聚起成员国最主要的政治共识,推动地区内安全、经济、人文领域的有效务实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恪守被概括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影响力逐年上升的根本。在“上海精神”基础上形成的各成员国间高度的政治互信,推动上合组织携手开展与地区极端主义、分裂主义、恐怖主义的斗争,为欧亚地区争得了稳定与发展的宝贵机遇。这一地区性国际合作实践本身既是对零和博弈等错误理念的反思和批判,也是对构建更加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集体诉求。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推动构建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仅与“上海精神”的内涵高度吻合,也是中国在多年参与上合组织和其他国际合作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结晶。当今世界形势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前景不确定性,不安全感引起民粹主义、单边主义、孤立主义盛行,形成一股逆全球化思潮。因而,充分利用主场外交优势,在青岛峰会上强调弘扬“上海精神”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青岛峰会前,习近平主席在集体会见上合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时强调,“新形势下,我们一要不忘初心,坚定弘扬‘上海精神’;二要发挥优势,充分释放扩员潜力;三要开拓进取,锐意推进全面合作”。可见,团结协作、求同存异、改善环境、和平发展,不仅是青岛峰会为“上海精神”注入新活力的目的所在,也是中国团结上合成员国发出的共同声音。
其次,用新安全观推动安全领域合作升级换代。安全领域合作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的主要合作方向,而且也仍将是近期和未来的工作重心之一。在青岛峰会新闻中心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局长廖进荣介绍了上合组织国家安全合作成果,并展示一年来与各方共同提高维护安全的能力,以及为此次峰会提交和审议禁毒等合作文件所做的准备工作。另据报道,2013年至2017年,上合组织成员国有关机构共制止600多起具有恐怖主义性质的犯罪活动,摧毁500多个武装分子培训基地,抓获2000多名国际恐怖组织成员。2016年至2017年,成员国共屏蔽10万多家网站,这些网站共登载400多万条宣扬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信息。
上合组织维护地区安全的任务与使命仍很艰巨。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安全合作的领域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快速积累,这就要求上合组织安全合作向更加深入、系统和完善的水平升级。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信上海峰会的讲话中提出,“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这是中国领导人对亚洲新安全观作出的全面、系统阐述,也是对上合组织多年安全合作的总结。上合组织扩容后,对地区安全的认知也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更新。本届峰会必将结合形势变化促进新安全观在组织内形成共识,弥合认知差异,推动上合组织安全合作跃上新高度。这也是上合组织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最后,从改善共同发展环境入手参与全球治理。上合组织成员中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占据了代表新兴经济体的“金砖五国”的五分之三。面对目前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出现的重大调整,各成员国对优化发展环境和参与全球治理有着相近的诉求。作为冷战后出现的新型国际合作机制,上合组织不仅在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通过自身的地区实践,探索出一套区域治理的思路和做法。上合组织的成功在于它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与威胁作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最大公约数”。成员国对必须携手以集体行动维护和拓展共同发展环境已经形成基本共识,秉持“上海精神”,智慧地破解了当前全球治理在共同价值、治理主体、规则制定上遇到的困境。尽管上合组织对全球治理的贡献目前还只是局部的,但是完全可以预见,青岛峰会后,在上合组织继续深入开展的国际合作实践中,“上海精神”和《上海合作组织宪章》指导下所获得的每一次成功和每一条经验,都将对国际社会探索全球治理道路提供有益的启示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