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好农村垃圾处理的“最后一公里”

2018-06-14 05:1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农村垃圾处理新探索系列报道·三方谈】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姚昆

  ●嘉 宾:

  甘肃兰州西固区达川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张 炜

  甘肃兰州西固区达川镇吊庄村村委会主任 达义贵

  甘肃恒信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 飞

走好农村垃圾处理的“最后一公里”

甘肃兰州西固区达川镇吊庄村保洁员在开车收集垃圾。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摄/光明图片

  “卫生架不住天天搞,只要坚持,一天变一个样。”如今,“垃圾围村”的情景在甘肃兰州的农村里渐渐消失,视线之内见不到垃圾,乡村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四级联动机制,确实让农村干净了起来,但在垃圾处理的“最后一公里”——垃圾最终处理上,山大沟深、资金和技术相应短缺的西北农村地区,似乎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为此,记者邀请到甘肃兰州西固区达川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张炜、达川镇吊庄村村委会主任达义贵以及甘肃恒信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飞,请他们畅谈农村垃圾处理难题,并为如何深入推进垃圾处理工作献计献策。

  如何做到面子里子都干净

  主持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四级联动机制,如何有效推进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

  张炜:四级联动机制,彻底改变了全镇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达川镇每天定时定点深入街巷、门户收集生活垃圾,农户自觉做到垃圾入桶、入箱,配合回收,不乱堆、不乱放、不乱倒垃圾,全镇生活垃圾清理工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达义贵:四级联动机制有效推进了农村环境的整治,可以说,吊庄村现在做到了垃圾不落地,村庄的面子和里子确实都干净了,我们前期也做了大量的入户工作,把该说的问题说清楚,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有了很大提升,几乎不再有乱堆、乱倒垃圾的现象。

  许飞:“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四级联动机制在村庄相对集中的地区较为适合,可以起到垃圾回收的明显效果,也大大节约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本。

  四级联动机制上还存在哪些短板

  主持人:目前,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四级联动机制的落实上,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困难?

  张炜:当前还存在以下方面的困难:缺少资金,相应的环卫设备和相关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还不完善;部分村民对环境卫生及垃圾分类的意识比较薄弱,缺少强烈的认知,这需要后期加大环境卫生宣传力度,进一步引导广大村民对环境卫生保护的认知。

  达义贵:虽然村里每家每户都配备了垃圾桶,村民也按时倒垃圾,但更细致的垃圾分类设备还是缺乏。此外,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也不到位,觉得垃圾收走了,村里干净了就算完事了,至于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哪些需要彻底处理,认识仍然不够清晰;此外,资金、技术、场地也比较短缺,彻底对垃圾进行处理仍有困难。

  许飞:在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且人口分散的农村,要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需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用于垃圾收集、运输工作。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路程偏远,部分乡、村离县偏远,有的甚至超过50公里;路况差、道路窄,还有深沟、桥梁河流等受地域地貌限制较大;转运环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农村生活垃圾进入区县统一处理,会给现有县级填埋场的库容造成巨大压力。

  要探索适合西北农村的垃圾处理方式

  主持人:针对西北农村的特点,你认为今后农村垃圾的深入处理,如无害化处理等,有哪些可行的道路或方法?

  张炜:首先,建设镇村垃圾处理设施;其次,是将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再次,农村大部分垃圾,比如粪堆、粉碎的玉米秸秆,都可进行重复利用,通过填埋转化为有机肥;最后,对有机垃圾,部分可以作为畜禽食物加以利用,其余可直接进行填埋或堆肥处理。

  达义贵:从村里的角度看,推进农村垃圾深入处理,首先还需要在源头上加强对村民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培训,并配备更为细致的垃圾分类设备;另外,可能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做好统筹,建议由政府投资,建立技术更为先进的垃圾处理厂,实现农村垃圾的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理和彻底处理。

  许飞:为了彻底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难题,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体系。要在明确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西北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可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利用技术手段,就近实现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14日 07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