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案例

2018-07-07 03: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案例】

  “看起来很好就业”的专业,却“看不到出路”

  刘玉琪,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大一学生。

  刘玉琪现在的处境有点尴尬,因为经过一年的学习体验后,他发现当初报考的专业和想象中的几乎完全不同。谈起选择本专业的原因,他有点无奈:“从小学开始我爸妈就告诉我要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但父母和师长对各个职业都没有具体的介绍和指导。”于是高三毕业时,他茫然地选择了机械电子工程这个“看起来很好就业”的专业。“填报志愿时我以为这个专业的主要内容是创新研发,没想到实际学习起来挺无聊的,也看不到出路。”现在他看到智能算法、信息加密等方面的热点,对当初自己的选择感到非常后悔,正在考虑转到计算机专业重新开始学习。

  早做准备,或许对自己的未来更有把握

  何采,海南大学经济统计学专业大一学生。

  虽然中学阶段没能得到职业规划指导,但随遇而安的她也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我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何采直言自己在中学阶段“傻乎乎的”,不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受到过任何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只是偶尔听学长提起过“计算机专业好就业”,就据此填报了志愿,谁知最终未能如愿,反而被调剂到经济统计学专业。无心插柳,何采现在已经完全爱上了这个专业,也希望将来能从事相关工作。大一全年她已经修过学校面向新生开设的职业规划课程,也有了专业课程学习经历,但仍感到有些迷茫:“大数据分析目前是我们专业的热点,可能也是我的就业方向。如果我能在中学时期受到师长充分的指导,早做准备,现在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应该会更有把握。”

  机会越来越多,职业选择越来越开放

  王洁(化名),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大一学生。

  在父母的影响下,王洁早早就关注起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道路,但来自学校方面较为系统和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却很少。其实早在中学时她就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和兴趣所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因为认为自己更适合较为稳定的文科类工作,所以报志愿时选择了法学和新闻学。但阴差阳错,她最终被第三志愿录取,开始了之前从未预想过的专业学习。面对职业道路她并不心急:“自身的实力和素质才是最根本的。现在社会给我们提供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职业选择也可以越来越开放,不必拘泥于某个细分领域。所以我想在现阶段多充实一下自己,厚积薄发。”

  很幸运,高中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

  林恒地,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毕业生。

  刚刚结束高考,并经历了填报志愿关键时期的林恒地,还是很幸运的,因为他所在的高中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老师在课堂上已经为他们介绍过各个专业的主要内容和就业前景。与此同时,尽管价格不菲,父母还是在社会教育机构为他进行了职业选择测评。“测评是根据我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能力高低等方面来分析判断的,结果显示我比较适合法学类、师范类等专业,我觉得还挺准确的。”林恒地打算按测试结果填报自己的志愿,之后在本科四年中完成职业资格证的考核,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光明日报通讯员任天然采写)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07日 06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