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留住长江江豚的一抹微笑

2018-07-26 06: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通讯员 郑惠原

  人们对长江江豚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它的微笑。大大的脑袋,小小的眼睛,加上微微上翘的嘴角,这副天生的笑脸为它赢得了“微笑天使”的美名。然而自20世纪以来,长江江豚的生存状态一直堪忧,“微笑天使”时常哭泣。

  为留住长江江豚的微笑,有关机构、部门乃至社会大众在协同努力。7月24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7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实施情况,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但其种群极度濒危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留住长江江豚的一抹微笑

在鄱阳湖湖口段拍摄到的江豚。新华社发

  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得到遏制 极度濒危状况未变

  去年11月10日至12月31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了历时52天的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覆盖了宜昌至上海1669公里的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

  根据考察数据,估算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干流约为445头。两湖成为长江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鄱阳湖的野外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约为457头;洞庭湖次之,仅为110头左右。

  对照先前的数据可以看出,长江江豚快速下降的趋势已经得到初步遏制。2006年考察时,估算长江江豚约有1225头,2012年降到505头,其种群以约13.7%的年下降速率急剧减少。而到了2017年,种群数量约为445头,5年下降了10%,可以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趋势已经得到缓解。

  尽管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长江江豚的数量仍然在下降,其种群极度濒危的状况依然严峻。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回忆,今年上半年就发现了十几头长江江豚死亡。

  “人类活动的干扰是威胁长江江豚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于康震说,像水域污染、工程建设、航运发展、过度捕捞,还有非法采砂等这些人类活动,会直接或间接地伤害长江江豚,压缩江豚的栖息地,栖息地质量下降,种群分布碎片化严重,干扰江豚的通讯交流,最终导致长江江豚意外死亡的现象频发。

  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拯救行动任重道远

  为保护长江江豚,从根本上修复和改善长江的生态环境,农业农村部一直在采取相关措施。2016年12月18日,原农业部正式发布《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从严控涉水活动开始,进一步修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不断恢复水生生物资源,全力保护长江江豚自然种群。

  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江豚等珍稀物种的干扰,让长江水生生物得以休养生息,农业农村部下令调整长江、珠江禁渔期制度,扩大禁渔范围,延长禁渔时间,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实施“中国渔政亮剑2018”——春季禁渔同步执法行动,清理涉渔“三无”船舶、“电毒炸”和“绝户网”,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与此同时,先前针对长江江豚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工作也初见成效。目前,天鹅洲保护区的迁地种群已从1990年投放的5头增长至近80头,整个迁地保护的江豚群体数量超过100头,每年都有10头左右的幼豚出生。

  长江江豚的人工繁育工作相当成功。其中,1999年从湖北天鹅洲保护区引入武汉白鱀豚馆的雌豚于2005年成功诞下幼豚“淘淘”,“淘淘”创造了人工繁殖淡水豚类生存时间最长的科学记录,之后人工环境中的长江江豚保种群体多次成功繁育,标志着我国在人工驯养环境下长江江豚的繁育取得重要突破。

  2017年5月,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在上海组织了专家对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进行了专题认证。“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会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报请国务院将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要求对其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于康震介绍。

  除了长江江豚,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还针对中华鲟和长江鲟两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别发布了《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和《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并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遗传资源保护与支撑保障四个方面分别开展了大量的保护工作,保护长江生态安全。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26日 10版)

[责任编辑:张悦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