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 刘成志
“七夕这一天,为什么福州人要煮蚕豆分享给邻居们呢?”8月17日正值传统的七夕节,当天上午,在福建省福州市博物馆,一群小朋友围在当地民俗专家面前,听她介绍福州“七夕邻里节”的由来。这里正在举行的“针巧豆香七夕伴”七夕节主题文化活动,为走进博物馆的人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节日文化体验。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今夜为何月倍明,原来牛女渡天津。”七夕节当天,福建各地博物馆举办系列专题展览、体验和社会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中华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全社会营造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节日氛围。
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殿堂
在福州市博物馆,来自福州百六峰诗社的老诗人为大家吟诵了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经典诗篇,让在场市民群众感受七夕诗词文化的内涵。闽都乡学讲习所讲师蔡林作为主讲人,还为现场来宾带来了一场七夕民俗文化讲座。她现场讲述了七夕节的源流、发展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让大家深入了解福州地方七夕文化。
“博物馆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要让人们在这里找到传统节日的文化根脉,找到它们的历史源流,让传统节日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传承和发扬。”福州市博物馆馆长张振玉告诉记者,每逢春节、清明、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福州市博物馆都会举办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体验和传承活动。“像元宵节制作花灯、端午节包粽子比赛、中秋节巧手做月饼,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不但让广大市民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改变了人们对博物馆的刻板印象。这些活动让大家认识到,这里不只是有冷冰冰的文物,还有浸润着传统文化的人情味,有传承千百年的乡土情。”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七夕当天,福建各地博物馆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主题活动,成为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殿堂。三明永安市举行“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民俗活动,在文庙博物馆开展绣工乞巧、系绳许愿、鹊桥相会、签名祝福、七夕灯谜等活动,吸引市民踊跃参与;福州三坊七巷的民俗博物馆旁,身穿汉服的志愿者向市民派送市花茉莉。茉莉代表着高雅、圣洁、纯真,在传统的民俗中,茉莉谐音“莫离”,蕴含着永不分离的爱情;明溪县举办“我们的节日·爱在七夕”家庭故事分享会,十多位选手以“忠贞爱情、家庭和睦”为主题,讲述身边人身边事,弘扬家庭成员之间互信互爱、互相尊重、包容接纳的传统美德。
在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之间搭建桥梁
福州的七夕有一个特有“分豆结缘”的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煮蚕豆互相馈赠,啃豆谈天,消除前嫌,促使家人和顺、亲友情深、邻里和睦。
在福州市博物馆的七夕活动现场,民俗专家向大家介绍了这一习俗的由来:相传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织女带了天上一种会吐丝的虫子到人间供人饲养。天上的虫子来到人间即为“蚕”,福州人便选取当地盛产的蚕豆作为节日礼物,在七夕晚上与邻里分享,旨在互相勉励耕织致富。
如今,在福州市委文明办等部门的推动下,该地从七夕中衍生出了“送一碗蚕豆,交一个朋友,促进邻里和谐”的“七夕邻里节”。
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福建各地博物馆在传承中赓续,使传统节日文化走进新一代。福州博物馆里的七夕体验活动,就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参加。在活动现场,来自福州象园小学、福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们一起参与了“针桥赛巧”“莫离引线”“七夕分蚕豆”等体验活动。
福州市博物馆公共服务部主任林娜告诉记者,博物馆每次举办传统节日文化活动,都会注重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她说:“让青少年在参与中学习体验传统节日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的有效途径。博物馆有责任在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之间,搭建起沟通了解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