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訾谦 周洪双 鲁元珍
6300公里的长江,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
千百年来,她那母亲般的胸怀哺育着两岸人民,如今更是支撑着超过全国45%的经济总量。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谆谆教导,激荡全国。两年多来,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长江经济带奏响了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改革开放40年来,沿江省份的经济增长不断提速,长江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GDP与人口占比都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
长期以来,长江流域在经济上始终被寄予厚望,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如何平衡,历来是一道难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破除无效供给,彻底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进而致力于培育发展先进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孕育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长江沿线各省市指明了发展方向。
“前些年,宜昌区域内的长江岸边,布满大大小小的重化工企业。它们虽然带来了税收和就业,但是实事求是地讲,也带来了污染和危险。”湖北省宜昌市常务副市长袁卫东说。据了解,2017年宜昌关停了25家沿江化工企业,涉及年产值20多亿元。“为了让一江清水向东流,这个‘腕’必须断。”袁卫东说。
类似问题也出现在四川省宜宾市。“前两年,一家全球知名的光伏企业想将太阳能电池项目落户在临港开发区,经过慎重研究,我们拒绝了。”宜宾临港经开区负责人介绍,这是因为该项目会产生大量固废、废水,将给环境带来沉重压力,影响周边群众生活。
“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首先要成为生态第一城,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是宜宾的使命和担当。”宜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希说。为此,宜宾实施了总投资近100亿元、长达190余公里的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计划到2019年底前,完成宜宾境内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六岸全域生态综合治理。
上海社科院7月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指数(2018)显示,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污水处理厂综合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81.6%、86.0%、94.1%、84.6%、40.4%,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发展要回归它的本质,那就是用于不断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说。
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应
长江经济带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正逐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整个长江水系完成水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基本维持在全国的20%和60%左右。
“长江经济带11省市拥有内河货运船舶近12万艘,每年对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达1200亿元以上,间接贡献达2万亿元以上。”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说。
正是凭借长江的水运优势,重庆经济发展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在运输上获得极大的便利。据了解,2017年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和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在重庆两江新区与有关企业签署了10万台乘用车水运集装箱运输的协议。“一船汽车通过长江从重庆运到上海仅需7~9天,虽然比公路板车运输速度慢一些,但是成本却降低了30%以上。”长安民生物流国际货运总经理杨明表示。
“汽车水运集装箱化运输的新模式将和传统模式形成良性互补,以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物流大通道的作用。”张家港保税港区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道斌认为,在不远的将来,长江的综合交通运输效益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近几年,国家实施了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两坝间及三峡库尾航道整治等50余项重点工程。“交通运输部也加大了船舶污水治理力度,制定了船舶、港口防污染体系,建立了相关设施。”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原巡视员王明志说。
此外,提高三峡枢纽通航能力也十分重要。2017年,三峡船闸货物通过量高达1.38亿吨,已超过设计能力38%以上,船舶待闸已成常态。“船舶待闸成为制约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发挥的现实瓶颈,并对坝区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长江航道局技术服务处处长刘怀汉说。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表示,长江航运将分“三步走”全面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全面建成全流域黄金水道。据规划,2020年将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从2020年到2035年,全面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强大的现代化长江航运,全面建成领先全球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
努力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蜿蜒的长江,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也是熊猫、滇金丝猴、长江江豚等多种濒危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由于长江流域人类活动的影响,沿岸许多自然湿地逐渐萎缩乃至消失;渔业捕捞强度过大,直接影响了江豚的生存、发育和繁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说。
目前长江沿线共有10个江豚保护区,但需求与措施仍不对等。“长江江豚虽然数量极少,濒危程度比大熊猫还严重,但保护等级仅为二级,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限制长江江豚保护的因素之一。”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说。
近两年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下,长江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得到了遏制。“我们对长江生态的未来充满信心。”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说。
成果丰硕喜人,挑战仍然不小。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关键在于‘共’。”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说,要在共抓大保护的实际行动中树立“一盘棋”思想,做到共商、共抓、共建、共享。要深化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在内的体制改革,完善一体化发展决策机制和咨询机制,创新上中下游联合治理模式,实现沿江执法无缝对接,避免违法行为利用地区管辖权变化而逃避法律责任。
长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周小棋表示,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具有显著的流域经济特征。要给长江治病,首先要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的系统性出发,开展长江生态环境大普查,系统梳理和掌握各类生态隐患和社会风险,为母亲河做一次“大体检”。
“这些年治理上游林木砍伐,取得显著成效,坚定了我们改善长江生态的信心。”张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