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新时代】
作者:刘海方(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非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和自然延伸。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举行,更让人们看到“一带一路”对接非洲发展的坚实脚步和美好前景。
不过在“一带一路”倡议酝酿发起之际,各界对其内涵并不清楚,不少人以为这一“带”和一“路”会限定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轨迹上。在这一时期,林毅夫教授关于“一带一路”要加上“一洲”的声音很响亮。林教授认为,非洲大陆是与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中国匹配度最合适的,是要转移出去的大量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天然承接地。同样积极看待非洲与“一带一路”倡议关系的,是中国政府首任非洲问题特使刘贵今大使,他曾在北大举办的“对话大使论坛”上说,中非合作论坛已经是先行先试的“一带一路”,因为两者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政策协商和金融合作,将区域交通体系联通起来。很多其他领域的学者也先后表达了“一带一路”与“一洲”的相关性和潜在巨大影响。
7月初,在肯尼亚莱基皮亚郡利基村,中国企业四达时代集团的两名员工为当地村民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新华社发
6月初中国电建集团下属的山东电建三公司在摩洛哥瓦尔扎扎特承建的努奥光热电站项目三期工程。新华社发
与此同时,非洲方面的发声更多,人们热切地表达了非洲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期待和要求。2017年5月,肯尼亚总统和埃塞俄比亚时任总理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很多非洲朋友欣慰地长舒了一口气,“非洲没有被遗落在‘一带一路’之外”。继以上几国签约加入之后,非洲国家以加速度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马达加斯加、摩洛哥、塞内加尔、卢旺达以及跟着峰会到访传来的喀麦隆签约加入的消息。
其实,我们不必纠结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到底是怎样伸展的、哪个非洲国家能够因而称得上“正宗”的丝路沿线国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随着更多考古发现还在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西非地区的学者早就提出过郑和曾经航行至此的猜想;更重要的是,因“一带一路”而联系起来的国家愿意携手在求同存异的倡议下共谋发展,敢于梦想、敢于有创意地去迎接人类前所未有的挑战。
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感慨地说:“发达国家忙着把人送到月球上去,而我们着急如何把人送到乡村去。”为什么要把人送到乡村去?在我的课上,来自全球各国的学生经常给出五花八门的猜想,但是大家经常是猜了一大圈之后才终于明白,“难道是没有道路吗?”包括中国同学在内,学生们已经很难再想象没有基本交通基础设施的状况,而这是大部分非洲国家独立以来长期面临的难题,是制约其经济发展、转型为现代经济,能否真正加入全球市场体系的根本原因。这正好解释了2016年非洲晴雨表(Afrobarometer)机构发表的民意测验结果,中国在非洲的形象和受欢迎程度大幅提升——各国民众几乎无一例外地把中国的正面形象归结为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经济合作。正像吉布提的国家规划所提到的,非盟《2063年议程》、非洲国家的规划已经设计了各种大陆联通的蓝图,例如非盟的基础设施发展计划等,然而投入从哪里来?非洲大陆实现经济转型,需要与像中国那样的看好其经济发展潜力的外来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显然在这个意义上被格外珍惜,用一个肯尼亚学生的话说,作为推力,也作为机会,非洲人终于敢于梦想“联通之梦”。
非洲开发银行受非盟委托成立的智库平台“非洲50”(Africa50)专门研究如何解决非洲的基础设施问题,并集聚网络各种开发者和投资者,共同促进非洲基础设施的发展。2017年末,“非洲50”发表了报告《向着更加智慧、更加整合的基础设施努力:数字化、低碳化和移动性的议程》。这一蓝图的规划高度,特别是对科技创新、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概念的拥抱,不输给亚洲或者其他发达国家。这是因为非洲越来越拥有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也就是说,非洲大陆的联通已不仅仅是常规基础设施的联通,也包括信息的联通。
回溯20年前的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开始普遍使用微机,大规模的数字化开始让“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概念越来越在全球成为现实的时候,很多关注非洲的学者都悲观看待非洲的未来。不久前刚刚辞世的非洲伟大的学者萨米尔·阿明就曾经说,“非洲将有可能沦为第四世界”,因为数字鸿沟会将非洲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拉开距离。在当时看来,“数字化”似乎将永远地与非洲绝缘。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非洲国家领导人在集体和国别层面上开始严肃地讨论“数字鸿沟”的问题,并纷纷将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作为各国发展规划中的重要方向,如南非的“2030年国家发展计划”中,信息通信技术被列为重要组成,因为将“支撑一个充满活力的互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充满活力的知识经济”,而且“ICT基础设施将满足公民、商业和公共部门的需要”。
显然,如果全球的目光都只拘泥于非洲的负面形象,战乱、贫穷、疾病、饥荒等等,就不会有人了解这些非洲国家自己的努力和积极的变化。在我的非洲课上,经常有同学不敢相信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是全球实现移动支付比例最高的,更有同学听说卢旺达2015年就开始用无人机来递送药品而大跌眼镜。当然,也有趁假期跑去卢旺达的学生——他要亲身体会和拥抱这个“无人机友好”国家,这个国家很快就要领先全球实现5G网络的覆盖。非洲其他国家也在追赶时代潮流,近年来快速吸引全球各种传统投资者的肯尼亚,同时还吸引了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电商服务平台,各种创意产业层出不穷,北大的很多肯尼亚学生也乐于回去加入到这些创意产业大军中去。
肯尼亚的近邻坦桑尼亚,一直被认为相对缺少商业氛围而对于市场和外界的变化反应落后。然而ICT部门也在这里迅速成长起来,更多的当地及外国投资者开始看好这里的商业机会,信息通信技术显然已在推动坦桑尼亚从银行服务(比如所有的水电杂费都可以手机支付)到旅游、教育、卫生部门的变化。我们曾采访调查的制造业也许是对于新技术反应比较慢的,但是小制造业者协会已经开始使用各种信息平台销售本土生产的日用品,甚至自制的烤面包机。农业部门也不例外,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小农间互相组织的形式以及与市场相连接的手段,都在逐渐利用网络技术,只是变化发生得更缓慢一些。特别是乡村地区,在与马拉维一湖相隔的一个小村庄,我们满眼看到的还是制作古老陶罐的小作坊,一整天等不到一个客人来;还有打鱼人家的少年,一大清早5点就把一个个鱼饵装在自家做的网上,然后驾着独木小舟驶向尼杨加湖(对岸就是马拉维)深处。他们的辛苦劳作所得,本可以经由道路的联通而更加现代化,但这里与几十公里外更大的城镇之间只有泥泞的土路,下雨后根本就行不通。当然,这里也没有电,村里的人都隔几天骑车到村公所的太阳能电池板上来充电。作为外来人,我们容易面对着美丽的湖景感慨其“桃花源”般的美好宁静,但是换一下视角,就能够深切体会村民们生活的不易。好在,人们已经看到了希望:远处,一家中资公司正在修建新的道路。
纳尔逊·曼德拉曾说:“我们正站在非洲世纪的破晓时分,在这一世纪里,非洲将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据应有位置。”今天的非洲,终于敢于做梦,甚至敢于与不同发展程度的伙伴国一起梦想“智慧、可持续、低碳”,敢于借力“一带一路”倡议,畅想并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