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谋长远事 常怀为民情
——记山东省新泰市委书记刘钦海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晓晓
鲁中新泰,素有“煤城”之称,如今再入新泰,山环水绕,绿意盎然。
资源型城市新泰,从昔日的“煤城”蜕变成了宜居宜业的美丽幸福之城。而让这座城市脱胎换骨的设计者,正是新泰市委书记刘钦海。在他的带领下,新泰正日益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谋长远,产业由“黑”转“绿”
地处泰山东麓的新泰,是全国60个重点采煤县之一,曾因煤而兴。在2015年11月,刘钦海接任新泰市委书记时,煤炭黄金十年落幕,发展危机日益逼近:煤炭产业由过去占据全市财政收入的70%,下降到了30%。
如何破解发展之困,实现新泰转型发展?刘钦海非常清醒:转型必然经历阵痛,没有足够的定力是挺不过去的,必须树立战略眼光,善谋长远事。为此,他亲自带领干部考察新泰各地区实际情况,围绕新泰地域特色、产业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综合分析后,他敏锐把握当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谋划提出了聚心聚力聚焦、集中集约集成的“三聚三集”战略,全力打造一批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使“集聚”和“特色”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借助新泰被列入全国首批“中德新能源示范市”机遇,刘钦海创新性地提出了发展农光互补示范项目,建立新泰市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借此形成了农光互馈互补、生态环境治理、产业融合发展等多赢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新泰模式”。采煤塌陷地成了聚宝盆。
为了给新泰持续不断地注入发展活力,扩展产业链,刘钦海还多次带领干部前往全国各地取经,与专家洽谈,招商引资,建立新型高科技企业。从深圳来新泰发展的山东晶泰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信成告诉记者,企业之所以落户新泰,就是冲着刘钦海来的。“为了地方长远发展,刘书记跑到深圳多次与我交谈,一点领导架子都没有。”
由于这一国内光电科技产业领军企业的落地,华夏恒彩、巴科光电、三彩显示等光电产业上下游及关联配套企业纷至沓来。现在的新泰,已经从曾经的“一煤独大”,逐渐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成功颠覆,实现了由“黑”转“绿”的产业嬗变。
新泰的“绿”还体现在生态之美。刘钦海全力推进柴汶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策划实施了总投资327亿元的65个循环经济项目,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柴汶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环境空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8%,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市。
敢担当,凸显为民情怀
“为老百姓干的事情,必须干好;答应老百姓的事,必须兑现。”刘钦海的话掷地有声,当地群众也感受到了他尽责担当的决心和一心为民的情怀。在基层摸爬滚打30多年,对农民关心的问题,他总能第一时间想到,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第一时间提出解决方案。
翟镇村民于伟指着大棚内的茄子说,多亏刘书记从外地请专家,给我们授课讲解注意事项,帮助解决技术问题。令于伟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前几年有一次雨下得特别大,大棚又都是建设在采煤沉陷区上,排水成了大难题,结果刘书记当天夜里就来到大棚,帮助修筑好管道,解决了排水问题。
面对“放管服”改革这块难啃的骨头,刘钦海拍板实行直通快办、“三集中、三到位”“一窗通办、一次办结”等改革,实现了企业多证合一、营业执照1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抵押登记两个工作日内办结、重点项目建设审批手续19天办完。
“自便民服务局成立以来,刘书记多次暗访现场。”新泰市便民服务局副主任刘燕说,他看到有的窗口排队长,等待时间也长,回来就给我们提出能不能拉长板凳、加多窗口,提前把群众办理业务需要的证明清单打出来,让群众了解缺什么材料。他说,大家要像给自己父母和兄弟姐妹办事一样,来给企业和群众办事。
如今,62个部门735项事项进驻服务中心,90%进厅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项目审批时间比原来提速一倍以上,专业人员全程代办企业、群众不会办的事,百姓们对“贴心代办、一次办好”改革赞不绝口。
“千难万难,领导干部带头就不难。”刘钦海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足迹遍布企业车间、山区库区,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党员干部形成了求真务实、高效干事的良好作风,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夜间值班驻勤、研究工作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