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私园到公园——青州偶园变迁记

2018-10-14 03:0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贾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山东青州偶园原为明代衡王府花园,清代康熙年间归属名臣冯溥,至今尚存其半,是一座典型的北方私家园林。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的情节有点突兀,写贾政与门下众幕客闲谈,说到古代有一位恒王镇守山东,喜好练武,也喜欢美女,娶了一位林四娘。后来遇上流寇作乱,恒王遇害,林四娘虽身为女流,却能披甲上阵,率军为恒王报仇,最后不幸战死。

从私园到公园——青州偶园变迁记

青州偶园

  贾政对林四娘极为赞赏,命宝玉、贾环和贾兰叔侄三人各赋诗一首,宝玉所作的《姽婳词》尤其出彩。

  无论林四娘的事迹是否真实存在,明代山东青州确有一座衡王府。第一代衡王朱祐楎是明宪宗第七子,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在青州建藩,弘治八年(1495)开始修造王府,四年后建成,与兖州鲁王府、济南德王府并称明代山东三大王府。第六代衡王朱常在王府东北角建了一座奇松园,园中广植松树,其中一株粗约十围,尤为称奇。

从私园到公园——青州偶园变迁记

冯溥画像

  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后很快就占领了青州,末代衡王朱由棷降清,两年后以私藏印信等罪名被处死,王府被抄没,不久即拆改为兵营。奇松园因偏处一隅,幸免于难,康熙初年转售予青州府同知朱麒祥,成为接待宾朋的府署花园。

  大约在康熙九年(1670)前后,这座园林迎来了一位显赫的新主人——当时正在北京担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的冯溥。冯溥字孔博,号易斋,其家族出自临朐,先祖冯裕自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定居青州,旧宅就位于衡王府的东边,与奇松园算是邻居。冯溥是冯裕的第六代孙,自幼对此园十分熟悉,故而出资购买,用作日后回乡养老娱情之所。

从私园到公园——青州偶园变迁记

偶园康字奇石

  冯溥在北京外城广渠门内造了一座别业,堆土山,辟荷池,种有大片柳树而不杂他树,富于自然野趣,成为京城一大名园,题为“万柳堂”,又名“亦园”。此园围墙低矮,平时不设看守,不置门锁,任人游玩,有若公园。冯溥经常与文官、墨客在园中举行各种雅集活动,作有大量诗文,传唱一时。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冯溥年已73岁,终于获准以太子太傅的官衔致仕,回到故乡青州。他在奇松园旧址上进行重建,并将新园定名为“偶园”——这个名字与北京的亦园同样都含有“偶然”的意思。园中正堂名为“佳山堂”,也用作全园的代称。离京时康熙帝曾赐有一首御制诗,称“草堂开绿野,别墅筑平泉”,将这座偶园比作唐代名相裴度和李德裕在洛阳所建的午桥庄和平泉山居。

从私园到公园——青州偶园变迁记

偶园古柏

  冯溥在偶园中生活了十年,康熙三十一年(1692)以83岁高龄辞世。其间与家人、朋友、门生在园中流连玩赏,悠闲自在,留下了不少诗作,汇成《佳山堂诗集》,其中一首《初归游佳山堂园》云:“园行策杖更扶孙,笑指松筠旧植存。老去云山欣再睹,醉来俯仰竟忘言。漫愁薄殖田无获,且喜闲居道自尊。回首尘劳筋力尽,谁知养拙是君恩。”诗中表现了自己清雅的生活状态和对君恩的感戴之情。吴农祥、徐林鸿、毛奇龄等六位门生经常来园中拜会,酬唱最多,合称“佳山堂六子”。

  冯溥身后,此园由其子孙继承,当地人称之为“冯家花园”。乾隆年间,冯溥重孙冯时基写了一篇《偶园记略》,详细记述了园中的诸般景致。

  园在宅第东侧,分为南北两个院落,西边有一条长长的甬道,连接临街的便门和北院西南角的园门。园门原设有四扇篆字石屏,为明代高唐王朱翊镶所书。屏风之东对称布置两座牡丹花池,围以石栏杆。北辟一条竹径,通向友石亭,亭北为云镜阁,亭西为容膝斋,斋后设鱼池,池北建绿格室。北院东南角有一座松风阁,底层为砖石所砌的暖室,上层为木结构楼屋。

  院内设立多株形态美妙的奇石,大多是衡王府的遗物,其中以友石亭前的太湖石最为珍贵,云镜阁之北另有一块卧石长七八尺。目前北院只有松风阁的底层和“福、寿、康、宁”四尊奇石仍在,其余建筑、水池、山石都已经消失。

  南院基本尚存,在松风阁西侧院墙上开设圆门洞,刻“榰春门”额,入门即见入一池横亘,水池轮廓近于方形,局部以弧线勾勒。池上跨一座三孔石平桥,雕饰精美。

  桥西为佳山堂,三间硬山建筑,面南背北,北侧沿院墙叠有少量湖石,与竹丛相映。南侧辟有平台,以矮墙围合,平台上下尚存一些石雕基座构件和湖石小品。庭院西厢位置原有茅屋“一草亭”,现已不存。西南角建有近樵亭,为三间攒尖方亭。

  庭院东、南两侧连绵堆叠假山,中央部位山峰崛起,东西两侧略有起伏,成平坂小冈之态,彼此以山径连通。近樵亭与西麓之间辟有一湾曲池,依临陡壁,山崖上曾设瀑布,形成源头。曲池上跨有石板小桥,沿山脚另有小溪水道蜿蜒往东而去,一直流入东北方池。现在东西两池池水尚盈,但瀑布和溪流均已干涸。东南角山坡上掩藏一座六角形的卧云亭,亭侧有一条山涧,水流可潺潺而下,汇入山脚下的溪流。东北山坡上曾经建有一座斗室“山茶山房”,现仅存方形台基。自此再向北,可沿着山径登上松风阁的屋顶。

  此园是较为典型的北方园林,北院的友石亭、云镜阁、卧石,南院的佳山堂与假山中峰,都形成明显的中轴线。建筑数量不多,布局四平八稳。南院的假山为全园主景,主要用青石叠成,石块多经过斫削加工,形态敦厚,整体造型浑朴自然,手法很大气。西部山石中掩藏着曲折的洞穴小径,十分狭窄,宽度仅有60厘米左右;中峰东侧另有一处小石室,可以从石缝中射入阳光。

  北院水池较为孤立,南院水景主要对山势起衬托的作用,富于曲折变化,溪流悠长,瀑布、山涧穿插,别有一番韵味。

  当年偶园花木繁多,尤其以高大的圆柏和侧柏见长,另有奇松、牡丹、竹林。目前园中尚存一些古柏以及迎春和桂花盆栽,佳山堂西南有丁香一株,春天花开似锦。

  嘉庆年间偶园依然保持鼎盛的面貌,但道光年间已经明显走向败落。晚清光绪年间,偶园仍属冯氏所有,景致已经变得十分荒芜。新中国成立后,偶园收归国有,1950年辟为益都人民公园,20世纪60年代园中多株明代古柏被伐。20世纪80年代,园林学者陈从周来考察,称赞园中假山为“今日鲁中园林最古之叠石”,并主持了山体的维修工程。21世纪以来,园景又几次得到重修。

  偶园作为一座北方私家名园,先后归属明代衡王府和清代名臣世家,南院大部幸存至今,相关文献著录丰富,可谓传承有序,弥足珍贵。园中景致独特,与江南园林迥异,还有许多造园意匠和文化内涵有待今人探析。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4日 11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