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村庄,22年,400多个日夜

2018-10-21 03:3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王莎莎(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

  “为了摄影,我希望一生都在行走。我一直相信,无论前方等待我的是什么,只要我的相机在,我的灵魂便会安家。” 

  初识黑明,是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摄影讲座上。那是一次偶然进入的课堂,却让人印象特别深刻,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在这里呈现。黑明所讲述的照片背后的故事,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让我看到了世间命运的百转千回,看到了太多在生活中努力拼搏的人,他们努力实现着自己的梦想,改变着未知的命运。

一个村庄,22年,400多个日夜

高志强一家 黑明

一个村庄,22年,400多个日夜

贺家有在自家门前 黑明

  之前我从未想象过,摄影的力量可以这样巨大。作为一个摄影家,黑明几十年如一日,记录一个村庄的变迁,记录这个时代的变化,甚至为大家无私地做了太多事情,包括建希望小学,帮扶贫困生,为村民谋职业等,通过摄影实实在在地帮助村民们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他说:“我不愿把自己看成一个纯粹的摄影家,只是用摄影的手法去表现人生状态和整个社会的变迁,给更多的人传达我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如果能够通过摄影帮助到更多的人,那是我希望看到的。”

  1996年,黑明第一次来到陕北黄土高原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采访拍摄,那里生活着一群勤劳又朴实的农民,发生着一个个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一直到今天,22年过去了,黑明已经40多次专程从北京奔赴新窑子进行考察,在那里住了400多个日日夜夜,跑遍了山山水水,用相机和笔记录下农民们的生活状态。

  据村里的老人讲,这里的开山人叫白新富,20世纪初他从毛乌素沙漠逃荒来到这里,独自开掘了该村历史上第一孔窑洞,并开荒、种地,一个人开始在这个荒野小山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之后经历数年的繁衍和诸多逃荒者的加入,使得这个小山沟逐渐兴旺起来。

  黑明刚到新窑子的时候,全村人都很警惕。后来,时间久了,他就和村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村民们想看电影,黑明特意去延安请来电影队为村民放电影,以致在此后的好几天当中,村里的女子们依然陶醉在喜剧情节中,孩子们仍在模仿着电影里的武打动作。

  时间长了,新窑子的人便把黑明当成了村里人,村支书甚至要给他批块地,打孔窑洞,以便回来照相。后来,甚至还要授予他荣誉村民的称号,黑明开玩笑地问:“成为荣誉村民有什么好处啊?”村支书特别认真地说:“你死了也可以埋在这儿啊,埋在果园,那里是风水最好的地方。”村民们真诚朴实的话语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感动不已。

  黑明在新窑子经历了太多的故事,这里的每一位村民都淳厚质朴,尽管生活比较艰苦,但精神十分愉悦。新窑子村民房志珍说:“我不记得黑明来过新窑子多少次了,反正他每年都来好几回,一住就是好多天,村里人的拖拉机、农用车,常去城里的火车站和飞机场接他送他,夜里他总是钻进一个红布袋子,睡在学校教室的桌子上,白天他要是不去庄户家吃饭,顿顿就吃方便面,十几年了,他来来回回都这样。”有个村民叫刘胜利,他家的孩子生病,黑明便把随身带的两盒药给了他,后来孩子的病好了,刘胜利非要把自己的身份证送给他,说要留个纪念;丁世海想买几台机器开个粉笔厂,于是黑明跑遍了北京的粉笔机制造厂联系;刘胜利的父亲快要去世时,他专门跑到城里打长途电话问黑明要不要拍摄他父亲的丧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黑明详细地记载了村民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着村民的生活一步步改善。

  后来,黑明在媒体上发布了一些关于新窑子的报道,许多人便开始给村民们提供各项资助。村民李林发收到好心人寄来的钱物后,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给每个人都寄了大红枣,结果邮寄费比红枣贵出好几倍,寄完红枣后的“赞助”也所剩无几,但他内心却无比愉快。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窑子村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种地不再是村民们唯一的生活方式,栽果树、养牛羊、到城里做小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截至2016年,新窑子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增加到2万元。

  艺术家是有使命的吗?我想是的。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光是为自己,而是让更多的人因为我们的存在,生命变得更加丰盈而美好。我们每个人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也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一份使命和责任。社会学家费孝通一生的学术研究志在“富民”,而他考虑的还有如何从精神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他认为,高层次的、超过一般物质生活的美好生活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为此,他在晚年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主张我们要认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只有做到文化自主,不自卑、不自傲,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么多年来,黑明的摄影主要属于人文类的纪实摄影。黑明说:“我的拍摄对象一直没有脱离开具体的人。我觉得从人的身上最能体现时代特征。有时,一张表现人物的照片甚至可以看作一个时代的缩影。”到目前为止,他拍摄过的人数以千计,包括农民、知青、抗战老兵、边民、僧人、移民等,这些都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历史记忆。

  画家吴冠中的法国老师苏弗尔皮曾说过:艺术有两条路,小道作品娱人耳目,大道作品撼人心魄。黑明的作品无疑属于后者。纪实摄影的最大魅力在于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在讲述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更能够担负记录历史的使命。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1日 11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