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成果述评
光明日报记者 罗旭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
6年来,人才发展与伟大事业同频共振,一支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具有一定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加快集结。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11月11日,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索尔在湖北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亦称“光谷”)建立工作站,这是武汉市第三个诺奖工作站。2017年12月底,光谷建立了武汉市首个诺奖工作站,引进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特穆特·米歇尔;今年3月,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兰迪·谢克曼的工作站在光谷建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全国各地各部门,坚持“高精尖缺”导向,积极为全球英才搭建中国舞台,让世界优秀人才流向发生改变。境外来华专家已由2011年的52.9万人次增至2016年的90多万人次。留学归国人员逐年增加,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3.2万人,其中2017年回国人数达48.09万。
美国学者杰伊·西格尔在成为天津大学药学院首位外籍院长之前,用10年时间把瑞士苏黎世大学工艺化学实验室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分子设计中心,蜚声国际。“让天津大学药学院在药物科学与技术方面跻身世界一流。”这是西格尔的中国梦。如今,天津大学药学院的60多名教师中,近半数是国际知名专家,其中包括201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
2017年11月28日,两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16位新科外籍院士中,有15位外国院士、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位图灵奖获得者。这份闪亮的外籍院士名单,折射着我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骄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朝气蓬勃的古老中国,正在为全球范围内的外国高端人才施展专业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广阔舞台。
敢为事业用人才
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而怎样使用人才,则彰显着一个国家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
6年来,中国政府积极遵循国际人才流动规律巩固和拓展高层次引才引智渠道,充分尊重、放手使用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在开发利用人才和智力资源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10月20日,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水上首飞成功。AG600的陆上、水上成功首飞,是我国继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实现交付列装、C919大型客机实现首飞之后,在大飞机领域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中国大飞机事业的发展,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步伐,推动我国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根据“一带一路”建设,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支持上海、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自贸区建设以及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量身打造人才政策;编制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着手研究制定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人才举措;鼓励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国防事业,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围绕服务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在创新实践中发现、培育、凝聚人才,使得我国人才队伍建设迎来密集回报期——人才资源总量达1.75亿人,全国专技人才总量新增860万,选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近1.5万人,1200余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资源规模、科技人力资源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等指标居全球首位、创历史新高。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大幅提高,2015年达到33.5%,人才优势更多更好地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用改革释放创新创业激情
2016年3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谭立英教授牵头成立了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其中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作价入股1.332亿元,占66.6%。而且,学校决定,将85%的知识产权收益奖励给谭立英科研团队。
“守着金饭碗要饭吃”曾是不少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写照。集聚着大量人才和海量成果,但由于限制多、管得死、缺少有效激励,科研人员对产业化积极性不高,大量科研成果在实验室里“沉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我国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关键命题。这些论述,着眼民族复兴梦想,聚力创新驱动发展,立足改革释放活力,为我国的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16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发力加快推进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人才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意见》剑指禁锢事业单位已久的体制内外壁垒,让很多“研有余力”的专技人才彻底放下思想包袱,政府、企业、智库融合的人才流动“旋转门”逐步变成现实,高层次人才开始合理合法享有创新收益。
2017年1月,《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有力破解了职称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管理服务不够规范等存在已久的问题。
今年7月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聚焦人才评价领域深层次问题,提出一系列精准、务实的改革举措,进一步让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受益。
各地各部门也积极推动人才工作领域改革,以政策突破带动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改革释放的活力,持续激活着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池春水。人才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我国科研水平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创新成果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涌现出量子调控、中微子振荡等一批基础研究重大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潜器、超级计算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高铁、4G移动通信、核电、新能源汽车、杂交水稻等重大创新成果加速应用、引领世界潮流。
随着中国特色人才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彰显,“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源头活水驱动创新”的愿景正逐渐演变为现实,人才事业更加蓬勃发展,广大人才正迎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