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努力在守正创新中实现新作为

2018-11-15 03:4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范晓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这一重要论述,科学判断宣传思想工作所处的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面对的新任务。经过5年多来的努力,宣传思想战线正本清源的任务取得重大成效,现在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抓住宣传思想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新时代、好时机,聚焦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个中心环节,以“强起来”为目标,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努力在守正创新中实现新作为

  广西玉林北流市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图为参观者在北流陶瓷小镇的陶瓷博物馆内游览。新华社发

  1.高高举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灵魂,旗帜就是力量。做好新时代下的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是带根本性意义的,是第一位的。毛泽东同志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树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中国人民的精神旗帜。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就是不断扩大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度深度,切实增强研究阐释的学理化厚度。

  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在全面提升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成效上下功夫,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使中心组成员的学习深进去、实起来、活起来,始终成为理论学习的“风向标”“排头兵”和“示范班”,以此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将理论学习与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开展常态化理论宣讲。充分发挥各级党委讲师团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志愿服务机制,带动各类宣讲骨干深入企业、村屯、机关、校园、社区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用讲故事的方式、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进行宣讲,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和生动的社会实践。

  深化理论解读阐释。充分发挥理论工作“四大平台”作用,借助理论大众化宣传栏目、节目、刊物,深入浅出地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和阐释。把理论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帮助人们明辨是非、澄清认识、凝聚共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使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

  2.积极凝聚壮乡儿女团结一心的强大正能量

  人心齐,泰山移。当前我们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也是困难叠加期、矛盾凸显期,更加需要坚定信心、鼓舞斗志,更加需要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踩准步、跟上点、搭上车,内塑精神、外树形象。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浓墨重彩、有声有色地宣传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在广西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充分展现60年来八桂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和全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和良好风貌,讲清楚成就背后的理论逻辑、制度原因,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底气。

  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加强思想舆论引导。面对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新挑战,把准人民的思想脉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将工作做到心坎上,统一思想、同心同向。强化互联网思维,适应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做好敏感舆情和突发事件的思想舆论引导,及时发出权威声音,作出权威解读,回应社会关切,把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敢于善于反驳错误思想言论,厘清是非界限,营造和维护好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发挥舆论监督的有效作用,坚持正确的原则和立场,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全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加快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以数字广西建设为契机,推动“广西云”“广电云”深度融合为“一朵云”,把广西融媒体“云”打造成为辐射东盟,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融媒体品牌。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组织新闻记者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用老百姓喜欢看、看得懂的语言,写出接地气、冒热气的鲜活报道,不断增强正面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不断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把人们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在八桂大地上绘就最大最美的同心圆,让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越抱越紧。

  3.精心培养担当富民兴桂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走进新时代,肩负新使命,迫切需要有远大理想、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时代新人。

  强化教育引导。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时代新人厚植爱国情怀,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把做事做人的基本道理贯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各个环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心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持续深入教育引导,将外在社会崇尚的价值取向内化为自我的价值观念。

  强化实践养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形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道德风尚。广泛开展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大力选树宣传一批道德模范、感动人物,以人民群众身边先进典型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染人、影响人、鼓舞人,在见贤思齐中不断提升道德品质素养。

  弘扬时代新风。持续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激发人们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深化“五大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扎实推进诚信建设,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涵养、熏陶和造就时代新人。

  4.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强大作用。扎根中华民族5000多年博大文明,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精髓和思想精华,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立足当代中国火热实践,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艺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力打造桂风壮韵精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挖掘素材、获得灵感,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实施“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创作生产更多富有历史底蕴、充满时代气息、散发泥土芬芳、展现桂风壮韵的精品力作,进一步打响“文学桂军”“八桂书风”“漓江画派”等特色品牌,推动广西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繁荣发展网络文艺,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审美情趣,满足人们多元多样的文化需求。

  坚持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以公共文化服务为载体,积极搭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平台,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打通到达群众“最后一公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引导优质文化资源更多更精准地向农村、向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倾斜;积极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充分利用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配齐公共文化专管员,使之成为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阵地。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全面推进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公共文化+”建设,推广“一站式”服务,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创新中推进文化改革。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农业、制造业等跨界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强区新路。通过一项项文化惠民政策、一座座文化阵地、一场场文化盛宴,让人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5.主动讲好展现国家形象的中国故事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讲好中国故事,关系国家形象,关系国际话语权,关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讲好一系列的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多地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观察中国,真正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广西将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工作大局,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打好历史渊源牌、文化亲和牌、经济互利牌、民间交流牌。建设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枢纽和中华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省区,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贡献力量。

  搭建对外宣传新平台,扩大对东盟国家的传播覆盖。推进媒体走出去,在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更多站点,实现境外“本土化”传播和合作传播,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送更多讲好中国故事的产品,让国外更好读懂中国。推进“边境之窗”建设工程,加强交流、传递友谊、增信释疑。充分借助与东盟国家主流媒体合办的《中国剧场》《中国动漫》《中国广播剧场》等,实现“借嘴说话、借台唱戏、借筒传声”,使其成为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自觉传播者,让中国故事人人来讲、中华文化世代相传。

  注重在内容的深耕细作上下功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融通古今中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精心提炼骆越文化、稻作文化等体现人类情怀的基本元素,推动广西特色优秀文化走向东盟、走向世界。实施广西原创艺术作品“走出去”工程,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具有桂风壮韵的传统经典与世界文化艺术潮流结合起来,做好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和译介推广,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彰显中华文化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繁荣景象。

  创新方式方法,提升讲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充分挖掘有温度、接地气的外宣素材和故事,用事实、数据和案例说话,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讲清楚中国为人类发展与进步作出的努力、带来的福祉。贴近海外受众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接受习惯,探寻对外传播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拉近中外民众的心理距离,向世界形象传递出中国观点和中国态度,架起沟通桥梁,激发情感共鸣,真正实现把中国故事讲遍世界,把中国声音传遍全球,让中国形象誉满天下。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5日 06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