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带领边境群众过上美好生活——记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党支部书记达娃
光明日报记者 尕玛多吉
“山路变坦途,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村民们用上了互联网,还学会了微信扫码支付。”自2011年上任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乡长后,7年来,达娃亲身感受到祖国边陲玉麦点点滴滴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俩姐妹回信后的一年来,全乡变化更快了,我们不仅要守护好国土,更要带领边境群众富起来,过上美好生活!”
毕业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的达娃是个80后。自小生长在拉萨市区的达娃第一次踏进玉麦乡,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艰苦。2011年,组织任命达娃为玉麦乡乡长。为了在大雪封山前进入玉麦开展工作,达娃提前在6月份就急忙上山,谁知到了日拉山顶,路还是被齐腰深的大雪挡住。当时,达娃心里想“就算是爬也要爬到玉麦”,于是他弃车步行,背着行囊、拄着棍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玉麦。“就算大雪不封山,这里的群众去趟县城也要花两三天时间,很不方便。”达娃说。
区域面积有数千平方公里的玉麦乡,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建制乡,至2017年年底,全乡才有9户人家32位居民。因为被几座海拔超过5000米的大山阻隔,自1960年设乡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桑杰曲巴老人带着两个女儿——卓嘎、央宗生活在这里,被称为“三人乡”。达娃的到来,结束了玉麦乡50多年来没有公务员的历史。
初到玉麦,首任乡长桑杰曲巴父女3人放牧守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达娃。玉麦是有名的边境乡,边境线长达79公里。辖区内绝大多数是无人区,群众在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同时,还担负着守边的重任。作为玉麦乡的第三任乡长,达娃深感责任重大。
为了准确掌握周边的实际情况,达娃经常一个人、一壶水、一袋糌粑、一个睡袋行走在边境上,用双脚丈量实际边境线。此外,他先后6次翻越平均海拔4700米的大小山口13个,徒步走进无人区,绘制了“玉麦乡边境无人区里程图”。
由于气候因素,玉麦不产一粒粮食,生活物资全靠外界运入,群众生活贫困。“守好这片国土,首先要建设好家园。”2016年3月,达娃担任玉麦乡党支部书记后,把建立坚强的基层党组织作为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首要任务,成立了玉麦村党支部,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副业,群众在放牧守边的同时,开起了家庭旅馆、商店,跑起了运输,还办了养猪场。随着国家实施固边富民战略,2011年玉麦乡路通了,村民收入不断增加。“到去年年底,玉麦乡人均年收入达5万余元,远超全区平均水平,其中政策性收入占30%以上。”达娃说,“随着商品流通量加大,群众经营性收入、牧业收入、运输收入、手工艺收入还会进一步增加,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
“国家的兴边富民行动,是我们建设玉麦的根本动力。”达娃通过正在实施的边境小康村建设,积极争取资金178万元,开展了安居工程、兴边富边等建设项目,升级了乡政府所在地的主干道,对全乡9户人家的住房进行了改造,新建改造放牧点4个,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居住难、放牧难等问题。
玉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变化。达娃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全乡干部群众深感振奋。我们一定会继续带领玉麦干部群众守边固边,发展经济,守好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