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食堂故事彰显知行合一的力量

2018-11-27 02:4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短评】

  教育承载着人类的未来,也支撑着每个人的梦想与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教育改革发展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着重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求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必须肩负起责任。如何立德树人?这需要我们在基层教育工作实践中多花心思。这是一个贯穿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多层面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包含学生、教师、行政人员等多主体的联合共建工作。桃源县第一中学的“食堂故事”可堪鉴阅。

  知识归于大脑,而德性扎根心灵。在《美诺篇》中,苏格拉底承认“一个人不能够以他能够被教以几何学的方法被教化成有节制的、勇敢的或正义的”。同样,我国古代所坚持的“诗教”传统,也不仅仅在于领略其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著作中政治、历史、文化、道德、情感等多方面影响渗透,来塑造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伦理观念。如果仅施以文字宣教,“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于个人来讲自然显得空泛且无力。但就像桃源县第一中学食堂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坚持“保本不盈利”原则,以教师、职工、学生共同专注于节约“一箪食、一瓢饮”的切实行动来进行爱物惜物教育,统一实践与认知,自然迸发出了“知行合一”所应有的力量。

  对现代人来说,教育中的立德树人工作更显重要。现代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促使教育向职业化和功能性方向转变;资本逻辑、消费主义、享乐精神的盛行,消解了人的价值和精神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人心灵的迟钝致使他不仅不能品味或容忍任何理性的谈话中的一节,而且还不能设想任何一般的、高尚的或温柔的情感,从而不能就许多甚至私人生活的日常责任形成任何正确的判断”。今天,我们常常会痛心疾首于那些社会上出现的漠视道德、逾越规则之举,疾呼寻回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在青少年人生成长的最初阶段,将立德树人的标准全面铺开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能看到、触到的生活准则。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成就人的幸福和社会的福祉,全社会都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如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把经济社会生活与立德树人工作结合起来,是促成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力量之一。

  (作者:赵明昊)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7日 04版)

[责任编辑:石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