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1975年出生的河南潢川金塔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新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一代,他见证了农村发展的日新月异。
从种植几亩地到流转土地4100亩、托管土地3万亩,从刀耕火种到全程机械化,从大量施用化肥到绿色种植,张新生不敢想象,如今的农业生产能以这种方式进行。
1995年,20岁的张新生来到海南三亚跟随农业专家当起“学徒”,学习蔬果种植。“那时候,外出学习电视、摩托车维修是‘朝阳’专业,可我却偏偏对冷门的农业感兴趣。”张新生说,在海南的15年里,他走遍了所有县市,海南每个县市的地他都种过。
2012年,回乡探亲时,看到家乡那些撂荒的耕地,张新生萌生了创办农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种植的想法。从最初承包800亩土地到如今的4100亩,金塔红合作社不断加速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过去我们种水稻,从育苗到插秧,一亩地要用两个人工,种4000亩地就需要8000个人工,现在种这么多地,从育苗、插秧、防控、收割、烘干到运输全程机械化,只需要600个人工就能完成,效率提高太多了。”张新生说,过去人们要背着药桶子顶着烈日喷药,现在我们的机手可轻松呢,把机械操作完成后,就可以在空调房里休息了。
每到秋季,农民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也为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秸秆发了愁,而今这些让农民左右为难的秸秆却成为张新生合作社的宝贝。
“我们采取种养循环模式,用秸秆喂牛,牛的粪便育秧,提高发芽率。这些牛不吃的老稻秆粉碎后还田可以改良土壤,下面种上紫云英,一下雨沤掉,就是一种天然的绿肥。到第二年4月,我们把紫云英翻掉沃田,成为有机肥,保护土壤。”捏起田里的土,张新生对记者说,你看现在这个土质多松软,肥力足、产量高。
绿色种植模式不仅改变了土质,也优化了稻田生态,稻棵间再现吃虫的灰喜鹊、白鹭鸟,泥鳅、黄鳝、小螃蟹也重新回归,水稻田生态环境日趋平衡。
沿着张新生手指的方向,一排排太阳能杀虫灯矗立在稻田两旁,一排排昆虫性诱剂整齐排列在稻田中央。这也是潢川金塔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绿色防虫的法宝。
2016年,潢川金塔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稻田里设置了太阳能杀虫灯和性诱剂,尝试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通过这几年的实验,杀虫效果非常好,现在我们的水稻基本不用农药。”张新生说,过去农民种地使用的化肥一年比一年多,农药造成的污染也很严重。现在使用秸秆还田、紫云英肥田、绿色诱捕措施后,水稻的质量更好了、稻米更绿色了。
坚持绿色种植模式,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金塔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2016年,金塔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此后张新生也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并被评为全国“粮安之星”。
改革开放40年,从农村开始,由农业见证。张新生的经历印证着40年中国农业改革发展走过的不凡轨迹——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6000多亿斤增长到2017年的12358亿斤;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让农业生产方式更加绿色;从“藏粮于地”到“藏粮于技”,科技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一支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成长壮大,农业正在成为有效益、有吸引力的产业。
乘着改革的东风,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中国开启了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描绘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裕”的现代新农村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