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手记】
作者:张改平(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交汇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提升。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稳妥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
一是完善产业支撑体系,重点解决“人走戏散”之忧。产业是兴村富民之本,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要从制度上保障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完善产业支撑体系,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对于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不能因为倡导该产业的领导和产业带头人变更而人走戏散、改弦更张,不能换一任领导就换一个产业。在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着眼长远,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集体自我造血能力。要根据资源禀赋、发展环境的差异,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地构建具有乡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体系,既拓宽农民于本地就业创业的途径,也厚植形成品牌优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土壤,促进农村的人力资本积累、人才培养,带动智慧、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农村聚集。要注重特色发展、绿色发展、长远发展,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保障产业发展可持续。
二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解决农民养老之忧。要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填平城乡居民社保差距的长远规划和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农民养老之忧。要抓实抓细基层党建和乡村组织建设,改善部分地区村干部低学历、老龄化现状,探索“三农”特岗生定向培育选拔机制,创新乡村人才周期培训制度。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公共服务向乡村转移,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村人居环境、交通、水电暖等基础设施条件,让美丽宜居的乡村留得住本土人才、引得来优秀人才,培育内生动力,平衡城市“虹吸效应”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要支持乡村互联网建设,让农业大数据走进乡村第一线,为完善精准扶贫、智慧扶贫、扶志扶智机制提供现代化服务平台。同时,要以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使公共政策对于不同地区农村和农民的差异化需求作出有效回应,并为农村和农民不断产生的新需求预留增量空间。
三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重点解决陋俗困扰之忧。目前,我国农村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不文明的劣习陋俗,如天价彩礼、滥办酒席、铺张浪费、跟风攀比等。要下大力气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重点促进乡村良俗公序的持续完善。促进“三治”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制定实施村规民约是重要抓手。这一过程要充分贴近农村的生活实际,体现农民的意愿,通过群众的积极参与,强化自治、自管、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