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一位基层选调生的初心故事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一位基层选调生的初心故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6-23 05: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一位基层选调生的初心故事

——追记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

  30岁。生命定格。

  6月22日上午,许多人从全国各地赶往广西百色,送别一位献身基层扶贫事业的选调生。

  多家媒体开设网络悼念专题,送行的“队伍”达百万人次,留言“献花”者不计其数。

  人们送别的,是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6月16日晚,她在返回驻村途中突遇暴雨洪流,不幸因公殉职。

  “太年轻了!”人们痛惜于她美丽而短暂生命的同时,也引发一连串关于当代青年初心和使命的讨论。

  “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

  革命老区广西百色,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目前仍有280个贫困村19万余贫困人口未脱贫。

  2016年,来自百色市田阳县农村的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投身基层扶贫事业。

  “她本可以有很多选择。”昔日导师郝海燕惋惜地说,“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国都没问题。”

  但黄文秀的心在家乡。

  “我是一名党员,是来自百色革命老区的壮家儿女,将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青年一代责无旁贷。”黄文秀说。

  高考时,黄文秀选择师范院校。“她曾希望成为一名老师,把所学知识教给乡村的孩子。”黄文秀姐姐说,妹妹最大的梦想,是在村里办一所幼儿园。

  读研期间,黄文秀一直关注基层教育及扶贫。2015年,她参与首届“启功教师奖”评选调研,走访过很多贫困乡村。在一次课堂展示中,黄文秀深情讲述山区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她由衷地说:“教育,事关乡村的未来。”

  “基层很需要人才,有没有考虑过回家乡?”在校期间,黄文秀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就业中心学生助理,有同学咨询毕业就业问题时,她总是不厌其烦地问。

  “不少同学就业方向并不明确,而文秀学姐的目标始终明确而笃定。”北京师范大学2017届学生王珺说。

  毕业前,黄文秀用两个月时间到百色、河池等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并决定报考广西定向选调生。

  “我来自广西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尽绵薄之力。”

  这是黄文秀的初心和梦想。

  这是她一直以来的选择。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黄文秀在《驻村日记》中这样写道。

  2018年3月,刚结束田阳县那满镇挂职锻炼的黄文秀,主动请缨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对她而言,这是一次回报乡亲的“实战”,更是一次“心灵的长征”。

  彼时的百坭村,交通不便、产业不强、脱贫任重,472户2067人中,还有103户473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达23%。

  “莫当真,女娃娃,‘镀镀金’走过场就回去啦。”驻村之初,有的村民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姑娘不抱希望。

  “我本身就来自农村,怎么得不到乡亲们的信任呢?”黄文秀思考,缘何自己和群众有“距离感”。

  她很快做出改变:搬到村里住下,跋山涉水、进村入户访贫问苦,感受乡村的温度,深究乡村发展之道。

  “我到贫困户家,不再拿着本子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帮他们扫院子;贫困户不在家我就去田里,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时间久了,村民们见我多了,开始慢慢地接受我。”听到村民说“这个丫头还真是难缠得很哩”,黄文秀心里满是欣慰。

  走访中,村民反映最集中的是山上片区5个屯的通屯道路硬化问题。这5个屯此前已通砂石路,但多处路段砂石已被雨水冲刷流失,路面坑洼、泥泞不堪,坡陡路段摩托车都难以通行。

  “公路不通,发展必然受阻。”为解决百坭村的交通难题,黄文秀积极向上反映,申请到1.8公里通屯硬化项目,新建4个蓄水池。另外3条路,也已列入2019年专项扶贫资金安排项目。

  黄文秀的努力,群众记在心上,亲切地称她“文秀书记”。

  “失去文秀书记,村里好比断了一只‘翅膀’。”百坭村副主任黄世根说,在黄文秀带领下,村里砂糖橘、茶油树、八角、水稻等产业方兴未艾,“以前村民种植砂糖橘却不懂销售,收入微薄;文秀书记来后,帮忙搞电商销售,收入翻番,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

  今年3月的一天,黄文秀驻村满一年,她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恰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特意发了一条朋友圈:“两万五千公里,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黄文秀的愉快,来自百坭村的改变:一年的努力,已有88户418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7%。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4万元,被评为2018年度“乡风文明”红旗村。

  “我为有这样的女儿感到骄傲”

  红砖水泥地,仍是毛坯屋……在田阳县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黄文秀的家中,体弱多病的双亲,难以抑制失去女儿的悲痛。

  6月19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前来看望慰问黄文秀家属。

  “文秀很懂事很孝顺。就在前几天要返回工作岗位时,她还喂我吃药……”回忆起女儿的点点滴滴,黄文秀父亲几度哽咽。

  大伙静静倾听着,感佩于黄文秀父亲的通情达理和坚强,并关切地说:“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办好!”

  “家里已经获得县城的易地搬迁房,要不我们还得住在大山里,是党和政府让我们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黄文秀父亲说,“党培养了文秀,她因公牺牲,我为有这样的女儿感到骄傲,我们没有什么要求。”

  父母多病,孩子上学,黄文秀一家曾因学因病致贫。在精准识别中,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近年来,在政策扶持下,黄文秀家种植22亩油茶和4亩茶叶,2016年实现脱贫。那一年,黄文秀也顺利毕业参加工作。

  “我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读完大学,一定加倍努力工作,不辜负国家的培养。”毕业回乡时,黄文秀对父母说,希望自己工作后,能改善家庭状况。

  近日,黄文秀父亲又做了两次大手术,母亲患先天性心脏病,常年吃药,家庭仍十分困难。

  “在看病方面要给予特别关照,其他困难抓紧落实解决。”负责同志紧握着黄文秀父亲的手,叮嘱当地有关部门要关心好、照顾好黄文秀的家人。

  “家里的困难我们会努力克服,就不再给政府添麻烦了。这些钱,也许村里的扶贫工作还能用得上,还是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吧。”临别时,黄文秀父亲再次把慰问金推回。

  黄文秀父亲再三婉拒慰问金的事,引发网友感慨与热议。网友“一剑倾心”说:朴实无华的父母,养育了优秀的女儿。为这个普通家庭的美好家风,点赞!

  (光明日报南宁6月22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3日 01版)

[ 责编:石佳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