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厦门:让“三爱”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底色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厦门:让“三爱”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底色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7-12 04: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我们要争做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单位尽责、对病人尽心的医学生,阳光、大气、善良、感恩的新青年,忠诚、团结、实干、创新的奋进者,插上理想和毅力翅膀的追梦人。”日前,厦门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大一学生郑芷怡参与了厦门高校“三爱”主题教育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走进厦门市规划展览馆,深入了解城市历史与城市发展,郑芷怡感觉不虚此行,她感受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肩上的责任,对“三爱”主题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如何让“三爱”深入大学生心中,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底色?今年以来,由厦门市委宣传部牵头主办的在厦高校“三爱”主题教育活动在厦门各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开展。

  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唐向阳说,活动围绕“爱党、爱祖国、爱人民”这一主题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这两条主线,以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143个具体项目,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用“新思想”武装头脑

  酷暑已来,假期已至,厦门高校的大学生们却显得异常忙碌。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黄燕钦这几天正在阅读相关书籍,抓紧“充电”。她即将与她的同学奔赴基层,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讲。

  在“三爱”活动中,厦门各高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学校团结奋斗的思想武器。

  不久前,厦门医学院举办了2019年“青年大学习”团学干部培训班。既有理论讲座,又有爱国电影,还有学习沙龙等形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深入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积极营造学起来、教起来、传起来、研起来、实起来的良好氛围。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组织举办“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红色基地;厦门兴才学院举办“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红歌大赛等,弘扬红色革命传统,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

  以艺术美陶冶情操

  高甲戏是闽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剧目分为大气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其中,傀儡丑(木偶丑)表演艺术具有独特性,活泼风趣,舞蹈性极强,在闽台地区颇受百姓喜欢。

  以情动人的折子戏《五步送哥》、风趣幽默的折子戏《公子游》一上场,就吸引了同学的眼球。5月22日,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在厦门理工学院举办了一场“弘扬正能量 感受闽南古韵”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副团长陈炳聪深入浅出地为师生们讲解了高甲戏的发展起源、地域分布、角色特点、演奏特色等戏曲知识。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易敬贤同学表示,当代大学生要多了解中国的传统戏剧,发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之美,从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作为2019年在厦高校“三爱”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了高甲戏,还有弘扬闽南传统文化之南音进校园专场演出、闽南地方戏精品剧目之歌仔戏进校园专场演出、厦门青年民族乐团进高校之城市学院专场演出等,进一步加强了青年学子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升了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

  用新方式扩大影响

  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让厦门的“三爱”教育显得具体又生动。为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厦门大学学生在学校的建南大会堂为同学们带来了原创音乐话剧《我的青春我的团》。该话剧取材于厦门大学团支部真实的生活片段,立足于教育扶贫,讲述了厦门大学“爱在乌蒙”团支部的学生来到贵州乌蒙山区南沟村小学支教,团支部七位团员在团支部书记远航同学的引领下,蜕变与成长的故事。

  一段时间以来,厦门市开展“三爱”活动,各种方式层出不穷。除讲座、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形式外,更多活动采取社会实践、微视频、快闪等受年轻人欢迎的形式展开,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

  厦门团市委牵头举办“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微视频大赛;厦门理工学院组织团员青年以快闪形式向“五四”献礼;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举办优秀青年报告会等十项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据了解,厦门“三爱”教育包含143项活动,既实现在厦高校全覆盖,也从载体形式和内容内涵上全方位对接高校师生学习生活。

  华侨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斌说:“我校围绕侨校特色开展‘三爱’主题教育工作,组织策划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年活动,通过名家故里行、百村千人行、红色革命基因调研等形式,增强年轻人的家国情怀。”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2日 08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